(共15张PPT)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引入问题:
一个人沿着靠在墙角的梯子向上爬,爬到正中间,梯子滑落了,这个人是直直的摔下去呢?还是划了一条“优美”的曲线摔出去呢?(假如这个人一直不离开梯子)
引例:已知线段AB长为6,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如果已给出,本步骤省略);
2.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
3.根据曲线上的点所适合的条件,写出等式;
4.用坐标x、y表示这个等式,
并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这一步不作要求).
例1
从点P(-6,0)向圆x2+y2=9引割线PAB,求弦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若要使本题求出的方程(不加条件)的解为坐标的点都落在曲线上,试问可将本题的条件作何变化?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直接法:将动点的运动规律直接表示成关于动点坐标x,y
的关系式,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法;
2.
代入法:当动点随某已知曲线上的点运动而运动,将已知曲线上的点的坐标用动点的坐标表示,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化简得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代入法;
3.几何法:利用动点所具有的几何意义,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以直接写出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几何法;
4.参数法: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选择一个或几个中间变量作为参数,然后找出动点坐标x,y与参数间的关系式,即得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轨迹的普通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探究1:请将本题中的圆类比到其它圆锥曲线对应的结论又将如何?
探究2:如果将椭圆类比到双曲线,试写出类似的结论.
M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F2,椭圆上任意一点Q,从任一焦点向△F1QF2的顶点Q的外角平分线引垂线,垂足为P,则点P的轨迹为圆(除去两点).
探究3:类比联想上述命题,将“椭圆”改为“双曲线”,则有什么结论?并证明.
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1,F2,双曲线上任意一点Q,从任一焦点向△F1QF2的顶点Q的内角平分线引垂线,垂足为P,则点P的轨迹为圆(除去两点).
小结:
一.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一“建”;二“设”;三“列”;四“化简”;五“验证”
二.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直接法;
几何法;
3.
代入法;
4.
参数法.
三.注意以下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1.数形结合
2.等价与转化
3.类比、联想
4.分类讨论
作业
课外探究:
引例拓展:线段AB长为6,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M为线段AB上的点,且满足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