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一第三节: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师:xxx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xx班
课时:40min
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一
一、学生学情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边界”这一节内容在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授课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前面两节的知识,即细胞膜和细胞器。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要使学生在熟悉细胞的各结构的基础上,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进而从生命系统额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确立“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观念;清楚细胞核的结构,与其功能。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和代谢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探究,分析交流,使他们清楚学习过程中探讨交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理解细胞核的功能和各个结构。包括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遗传和代谢中心;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及其行驶的功能,如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其中要清楚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等。确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学习观念。
本节课我打算通过四则学习资料,使学生通过探究思考,总结结论,得出细胞核的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再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整体;再通过先前通知的让学生跟着书上建造的简单的物理模型,演练分享,相互探究,思考细胞核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也让学生清楚几种生物学建模在学习中的重要辅助意义。在学生的分析和探讨中我再参杂详细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加强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最后通过一些习题的讲解,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遗传中心和代谢中心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控制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跨膜运输))、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与染色体的关系: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以及清楚理解细胞核的遗传和代谢的功能
(2).掌握细胞核内各结构及其功能
(3).区别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理解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所属关系。
2.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分析现象,思考总结问题的能力。
(2).学会建构生物模型辅助生物学的学习,利用模型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习探究观点
(2).体验科学创造(模型制造)中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核的功能与结构(使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学习问题、在学习中强化和巩固知识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细胞核的结构、染色体与染色质之间、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分析
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题,通过强化技能使学生在讨论与学习中巩固知识。建构模型,学生以及教师对模型的演练,相互分析和探索细胞核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六、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是在教室;运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学生与老师提前做的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
新课导入
1.回顾导入:让学生做连线匹配,回顾上节课的细胞器的知识2.再次总结细胞内部的“工厂”构造,提出谁是“厂长”,引出细胞核、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板书课题: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跟随教师回忆上节课的知识2.勇于起来做“连一连”的匹配题,回顾巩固知识3.跟随教师进入新课的学习
1.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2.引出课题以及明确学习目标
细胞核的功能(此节训练教师的强化与变化技能)
1.阐明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进而通过四则实验资料讲解细胞核的功能:2.
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1)组织学生大体整理实验过程以及结果(2)通过图解流程图详细讲解实验过程提问: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3)提出克隆绵羊多莉的实例。请有了解的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结果(克隆绵羊多莉:是利用和移植技术
通过移植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发育而来的,乳腺非常发达)(4)总结两则实验的联系:核移植,新生个体的遗传性状主要与细胞核相关(5)组织学生讨论,解答相关提问,得出结论: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6)板书实验名称及结论3.
资料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1)组织学生大体整理实验过程以及结果(2)通过图解流程图详细讲解实验过程(3)解答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关于两个胚胎发育后的双胞胎问题,比如双胞胎的产生,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不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使学生建立“生物学就在身边”的学习意识提问:从资料二中可以看出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4)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提问,得出结论: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和分化。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新陈代谢。(5)板书实验名称以及实验结论4.
资料三: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1)组织学生大体整理实验过程以及结果(2)组织学生通过图解流程图详细理解实验过程提问:细胞核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3)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提问,得出结论:没有细胞核,细胞难以存活,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4)板书实验名称及结论5.
资料四: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1)组织学生大体整理实验过程介绍伞藻的结构(2)请学生起来,通过图解流程图详细讲述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和理解提问: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有关?(3)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提问,得出结论:伞藻“帽”的遗传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4)板书实验名称及结论6.通过图表再次总结各实验的结论,请学生起来回答总结。得出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实验一、四:细胞核是遗传中心;实验二、三:细胞核是代谢中心
1.理解每则实验的过程和思考其结论2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向老师提问3.总结四则实验与细胞核的功能的关系4.观察结果,分析结论,与同学相互讨论,归纳巩固
1.通过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2.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巩固,理解细胞核的遗传代谢功能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结论的能力和兴趣
细胞核的结构(此小节可训练教师的组织技能)
1.通过“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这一观点引出细胞核的功能。2.请学生上台展示课前做好的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分别介绍模型中的结构与功能3.给予学生鼓励,与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引导台下的学生相互讨论与客观评价(主要评价演示内容的讲解有何不妥以及如何补充)4.通过教师自己课前做好的三维结构模型,分别讲解细胞核内部的各部分结构:核膜、核仁、核孔、染色质以及它们的功能(强调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和代谢的基础,细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5.提出染色体和染色质:详细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6.请学生完成染色体、染色质的对比表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的所属图。(再次强调在生命系统的角度中,细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有机统一)7.板书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8.讲解生物模型的种类和构建
1.展示自己制作的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介绍它的内部结构。2.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台上同学的演示,并参与评价3.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中思考总结各个结构的功能4.勇于起来完成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对比表以及基因到染色体的所属图。5树立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结构和功能相互统一的观念。
1,学生在展示演练与评价中总结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相统一的关系2.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模型建构辅助学习的意识,培养合作探究的兴趣,增强科学制作的乐趣。
课堂总结与课堂训练
1.总结本节课内容2.组织学生完成课堂训练
1.总结本节课内容2.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训练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的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
再次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不是细胞质
2.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新陈代谢
3.
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结论: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结论:伞藻“帽”的遗传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二、细胞核的结构
结构
功能(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核膜:双层膜;分隔质、核;控制跨膜运输
核孔:控制质与核之间物质信息传递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染色质:DNA与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1)染色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解开螺旋、细丝状
染色体: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关系: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基因:DNA上的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NA:脱氧核糖核苷酸,承载遗传片段
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承载遗传物质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