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全卷共14页(试题卷10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自
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
书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文本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周振鹤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农业文化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史,小而言之,也是一部农业文化重
从北到南转移的历史。在铁器未曾发明的远古,黄土高原的土质松软,易于耕种,自然成为中华
文化的摇篮。《禹贡》将九州大地的土壤分成九等,雍州黄土高原的土壤仍认为是上上等。从气候
来看,秦汉以前也是南不如北。北方气候凉爽,雨水虽少但集中,于早地作物勉强够用。因此自远
古直到秦汉一统时代,北方的农业文化得到有利的发展,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方面都对南方显
出压倒的优势。秦汉时期,北方已形成关中和山东两大农业经济中心。而南方却还是“地广人稀,
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
重要指标。西汉元始二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北方人口是南方的三点二倍。虽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
高,南方的农业经济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速度很慢。例如牛耕技术直到东汉时期才传播到淮
南地区。然而魏晋以后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大大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过程,使南方的农业文化水平
不但赶上而且超过北方,实现了文化重心由北到南的转移。
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北方曾经岀现过几次大动乱,迫使黄河流域人民南迁到淮汉、长江
以至闽岭以南地区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
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同时,割据的政权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也要积极发展
经济。这两个因素都促使南方的开发速度比正常的一统时期要快。
在南下的移民长河中,有三次蔚为大观的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
次大移民发生在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南来的北方侨民大都集中在淮水以南、太湖以北地区,使江
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三国东吴以来南方已经加速开发的势头
更加推向前进。但其时北方在十六国的混乱之后,也相对安定百余年时间,使黄河流堿传统的优
势继续向前发展,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文化水平尚未完全赶上北方。南北朝之后,隋
唐重又建立一统宇内的大帝国,黄河流域重新得到繁荣,关中仍称沃野,南北文化都臻于昌盛。
天宝初年,南北户口之比达到四比五之谱,双方相去不远。盛唐文化堪称南北共荣的文化,而北
方似略占优势
但是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荒无人烟的灾区,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
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南方经济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北宋初
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南北户口之比已为三比二,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五代末期,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得以恢复发展,但通观北宋一代,南方的经济力量已经完全
超过北方,不过,在商业方面,北方之发达不让南方。
高二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