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
C.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铝
B.把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中的杂质全部除去,使其变为纯铁
C.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和设备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D.金属铁、铝、铜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3.下列鉴别两种不同气体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O2
与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B
CO与O2
通入新鲜血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C
H2与CO
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CO2与N2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A.A
B.B
C.C
D.D
4.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药
品
硫酸、硝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氯酸钾、高锰酸钾
汽油、酒精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氯化锌,应将它存放在药品柜
A.甲
B.乙
C.丙
D.丁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一氧化碳、食盐、冰水混合物
B.氧气、碳酸钙、纯净的空气
C.氢气、纯碱、水
D.金刚石、熟石灰、天然气
6.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关于下列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
(1)2H2O2H2↑+O2↑
(2)8Al+3Fe3O44Al2O3+9Fe
(3)CH4+2O2CO2+2H2O
A.(1)属于化合反应
B.(2)属于置换反应
C.(3)属于复分解反应
D.(3)属于吸热反应
7.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物质区分开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软水、硬水
分别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B
棉纤维、羊毛纤维
分别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C
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氯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8.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观察颜色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硝酸铵与氯化钠
观察颜色
加水溶解并触摸容器外壁
B
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稀盐酸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C
食盐水和稀盐酸
滴加酚酞溶液
滴加硝酸银溶液
D
浓硫酸和稀硫酸
将木条分别伸入
闻气味
A.A
B.B
C.C
D.D
1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为原料制氧气时,一些物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其中错误的图象是( )
A.
B.
C.D.
11.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B.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会改变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C
分离MgCl2、NaC1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
D
鉴别CaCO3、NaC1、NaOH、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3.在含有大量Na+、H+、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OH-
B.Ag+
C.K+
D.CO32-
14.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逐滴加水,各种量的变化随所加水的质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D.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aO
CaCO3
水
B
CO2
H2O
氢氧化钠
C
NaCl溶液
Na2SO4
适量Ba(NO3)2溶液
D
NaCl
MgCl2
适量烧碱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式填空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3)胃液中含有的酸
(4)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17.(1)用化学用语表示:
铝原子_________;铵根离子_________;氢气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熟石灰
b.盐酸
c.硫酸铜
d.氢氧化钠
e.二氧化碳
胃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用作配制波尔多液的盐______________;
用于人工降雨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放热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作建筑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反应:
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二酸钠(Na2C4
H4O4)与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制得琥珀酸亚铁,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8.含有相同离子的盐具有相似的性质。
(1)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都含有大量的_____
(填离子符号)。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光亮的过量镁条,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下列物质在溶液中与FeSO4和CuSO4均能反应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NaOH
B
Fe
C
Ba(NO3)2
D
MgCl2
19.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实验一中,通过稀盐酸与_____(填写化学式)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_____相同。
(3)实验三中,若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则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字母即可)。
a.无色酚酞溶液
b.铁粉
c.氧化铜
d.碳酸钠
20.选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A.氧气;B.氢气;C.熟石灰;D.碳酸氢钠
(1)发酵粉的成分之一是___________;(2)潜水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________;
(3)改良酸性土壤____________;(4)未来的绿色能源是_______。
三、推断题
21.A~K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是红棕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A、E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F________;G__________.
(2)化合物H中所含金属元素呈现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水溶液呈黄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
(1)A、E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B物质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A.全部是碳酸钙
B.全部是氧化钙
C.①
.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②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③
【实验结论】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
剩余固体成分应为【猜想与假设】中的④
(填“A”或“B”或“C”).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2)中产生的气体是⑤
,该气体有何作用⑥:
(写一种即可).
24.下列三个实验均可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Ⅰ:用试管集满CO2,迅速加入NaOH溶液、塞紧橡皮塞,充分振荡,静置.
(1)实验后打开橡皮塞时,听到响亮的“啵”声,其原因是实验后试管中的气压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对静置后的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由对应的现象可推知CO2与NaOH溶液一定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a.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b.滴加少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c.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Ⅱ:在8.0g
NaOH固体中加入适量95%的乙醇溶液,配制成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CO2,直至产生白色沉淀Na2CO3.
(1)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8.0g
NaOH固体时,所需砝码总数为______个;
(2)实验Ⅱ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Ⅲ:如图所示,将5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ρ≈1.1g/mL)缓慢、全部注射入瓶中,观察到酒精倒流入瓶中,最终瓶中剩余5mL气体.此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约可溶1体积CO2,CO2不溶于酒精,ρ(CO2)≈2gL.
(1)实验时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量筒中的酒精;
(2)实验时将NaOH溶液缓慢注射入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知: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约为_____(取整数)mL;
(4)理论上,上述5mL
NaOH溶液与足量CO2反应都转化为Na2CO3时,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大约为多少毫升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
(5)实际上,上述NaOH溶液吸收的CO2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CO2不纯
b.装置漏气
c.NaOH与CO2化合生成了NaHCO3
d.倒流入瓶中的酒精干扰了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
五、计算题
25.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若已知样品质量为50.6g,其中Na元素的质量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6.取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0g,加入4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5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95g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损失),计算:
(1)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B
6.B
7.C
8.B
9.B
10.D
11.D
12.D
13.C
14.C
15.D
16.(1)NaCl
(2)N2
(3)HCl
(4)NaHCO3
17.(1)Al
NH4+H2
CO2Fe2+(2)
b
c
e
d
a
(3)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2KMnO4==
K2MnO4+MnO2+O2↑;
Ca(OH)2+CO2===H2O+CaCO3↓;
Al(OH)3
+3
HCl
="="
AlCl3
+3
H2O;
3Fe+2O2Fe3O4;
18.SO42-
镁条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AC
19.
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
ac
20.NaHCO3
O2
Ca(OH)2
H2
21.Ca(OH)2
Cu
+2
Fe2O3+3CO2Fe+3CO2
CaCO3CaO+CO2↑
22.CO
FeCl3
灭火
23.【猜想与假设】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氧化钙;碳酸钙;
【实验结论】C;
【交流与反思】二氧化碳;灭火、制冷、降雨、制饮料、做气体肥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舞台烟雾等.
24.变小
c
3
溶剂的种类
不能
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逸出
75
151
abd
25.4.4
27.6g
26.(1)10.6%;(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