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课后分层训练一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课后分层训练一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30 09: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分层训练(一)
沁园春·长沙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这一次,张教练没有像以前指挥时那样紧张,也没有在场边对在场上犯下低级失误的球员挥斥方遒。
D.《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解析:选D 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C项,挥斥方遒:挥斥,纵放、奔放;方,正;遒,强劲有力。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寻常的日子。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艺术。
B.“嫦娥四号”翩然降落月背的消息震惊世界。有媒体说中国的登月技术已领先美国,也有媒体说登月技术美国依然是老大,美国宇航局对此不以为然。
C.个税改革涉及的三项内容,除适当提高费用扣除额,调整税率级次级距外,还包括完善征管措施,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
D.面对新一轮购房潮,我国近期出台了“认房又认贷”的楼市调控政策,旨在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稳定市场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解析:选A B项,表意不明,“对此”究竟是针对前面哪一种看法,原句没有明确;C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信息管理”的后面加上“系统”;D项,句式杂糅,“旨在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应为“旨在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或“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
3.依照横线上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要求引用毛泽东的诗词。
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诗词,如一声冲霄舒啸,豪迈坦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境界超然;                。
参考答案:(示例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志向远大
(示例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激情奔放
4.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D.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解析:选B B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长沙》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三项则比较感伤肃杀。
5.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句至今脍炙人口。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不少于60个字。
答:                                    
                                    
                                    
解析:首先,要突出结束语的特点,即带有总结性;其次,要恰当地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以突出这次朗诵会的主题;最后,语言要连贯并富有激情。
参考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6.下面是某校的一则请柬,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县语委办打算于9月12日上午8点在县教师培训中心会议室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您是我省著名的朗诵专家,对诗词诵读略有涉猎。现请您抽时间参加大会。请准时光临,并为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
答:                                    
                                    
                                    
                                    
解析:“打算”“请您抽时间参加大会”属于口语,不适合书面语体;“略有涉猎”“拙见”属于谦辞,不能用于对方,此处不够礼貌;“请准时光临”属于用语不规范。
参考答案:(1)“打算”应改成“定”或“计划”;(2)“对诗词诵读略有涉猎”应改为“对诗词诵读研究造诣颇深”;(3)“请您抽时间参加大会”应改成“现诚邀您拨冗莅临大会”;(4)“请准时光临”应改成“恭请光临”;(5)“并为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应改成“为活动提出宝贵意见”。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7~10题。
[甲]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乙]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这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两词上阕都是     ,下阕都是     ;其次,从表现方法来看,两词都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写景 叙事 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8.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甲]词的警策之语是              ;[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
参考答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诗有“诗眼”,古人常说“一词警策,乃使全篇生辉”。试赏析[甲]词中的“挥”与[乙]词中的“舞”“驰”。
答:                                    
                                    
                                    
参考答案:[甲]词中的“挥”字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乙]词中的“舞”“驰”把本是静物的“山”“原”化静为动,使词人眼前的自然景物生气勃勃。
1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首词的主题。
答:                                    
                                    
                                    
参考答案:[甲]词通过表现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乙]词上阕写北方雪景,下阕评古今人物,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表现出词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三、仿真高考提能练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11~12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空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经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B.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下阕一个“笑”字赋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C.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D.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陆游的词:词人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
解析:选A A项,应为“时间的流动感”。
12.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答:                                    
                                    
                                    
参考答案: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美好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3~14题。
忆秦娥·娄山关[注]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练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环境,还营造出壮烈的抒情氛围。
B.“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渲染环境和连接下文的作用。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准确地表现了战士的疲乏。
D.全词只写了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篇幅虽短,“分量”很重。
解析:选C C项,“咽”,暗示了战斗的壮烈。
14.“西风烈”的“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烈”可以结合“激烈”“猛烈”“壮烈”等词和注释中的背景理解。
参考答案:“烈”字既可理解为“激烈”,又可理解为“壮烈”,让人读来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平添悲壮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注]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 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C.在上阕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D.“新堤路”三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濛濛的新景致。
解析:选A A项,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写灵山飞动的态势:或西驰,或东奔,势若万马回旋。所以,“动景与静景相结合”错。
16.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词中重点表现了灵山风景“雄”与“雅”的特点,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                                    
                                    
                                    
                                    
参考答案:本词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总括灵山特点。①上阕重点写“雄”:千峰万壑,如骏马奔腾;飞瀑直泻,如明珠倒溅;长松茂林,如万军列阵。画面壮阔,气势雄伟。②下阕重点写“雅”:用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司马相如“车骑雍容”,写出灵山优雅意态和雍容气度。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