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登勃朗峰》课件(58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音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9《登勃朗峰》课件(58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音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30 11:58:41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3.抓住关键句,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4.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5.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抓住关键句,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也是一座最高峰,它就是位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勃朗峰,著名诗人雪莱为勃朗峰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勃朗峰仍在高处闪烁时,阿尔卑斯山已经代表了欧洲的人间天堂,“一个新的世外桃源”。巍峨壮观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的勃朗峰一直是世界奇观,今天,
我们就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走进这神奇的“世外桃源”,
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在19世纪的欧美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马克·吐温那样热衷于旅行:在国内,他的足迹遍布东西海岸,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直到美国的北部边境;在国外,他不仅多次游历欧洲各国,还曾遍游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诸多国家。从1891年起,他甚至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都旅居国外,到1900年才返回美国定居。
足迹遍布全球的旅行为马克·吐温创作游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中共创作过三部主要的游记作品:《傻子出国记》(又译作《傻子国外旅行记》)、《国外旅行记》(又译作《流浪汉国外旅行记》)、《赤道旅行记》(又译作《赤道漫游记》)。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密西西比河上》也包含了大量游记性质的内容。课文就是马克·吐温游记作品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3、知识链接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下面我们来观看几张图片吧。
4、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翌日(yì)   辚辚(lín)   巉峻(chán)
拾级(shè) 
霓裳(ní) 
隧道(suì)
俯瞰(kàn)
穹顶(qióng) 
皑皑(ái)
缭绕(liáo) 
沟壑(hè) 
打嗝(gé)
灼灼(zhuó)
颠簸(bǒ)
纷至沓来(tà)
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巉峻:险峻陡峭。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接不断。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是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作者的游览线路是怎样的?
明确:马蒂尼---黑首---勃朗峰---阿冉提村---沙蒙尼。
3、依照“上山——下山”的线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段)登勃朗峰沿途、峰顶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7—结尾)下山后遇到的奇人奇事。
四、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中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明确:通过乘车的、骑骡的都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可怜的样子,与“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惬意悠闲的样子进行对比,说明去勃朗峰徒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文章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明确:因为选择通过乘车、骑骡去勃朗峰的人比较多,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在天气灼热难当的情况下,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像徒步者那样可以选择在树林中纳凉,所以“可怜可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3、阅读第一部分,看看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并赏析。
明确:(1)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黑首道上:清流瀑布,轰鸣作响。
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峡谷的美不胜收的奇景。
(2)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写出勃朗峰的威严,气势宏伟,高耸入云,独踞苍穹。
(3)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直观形象,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第5、6段写勃朗峰附近的-----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富有变化。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7至11段,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明确:(1)语言描写:“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2)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
(3)动作描写: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
表现车夫技术娴熟。
(4)行车情景:“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5、文中从哪些角度展现了“车夫之王“的奇特?
明确:(1)说话奇。如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轻快之中饱含着自信。
(2)车技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写出了其车技十分精湛。
(3)表现奇。路况如此不好,马车如此之颠簸,但他的表现却是镇定自若,信心满满。
6、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多用成语,具有很浓的书卷气,同时也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明确: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
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对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7、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明确: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作为“勃朗队长”的朋友,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8、作者为什么将“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看作“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的感慨是: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美好的时光。
9、本文的题目是《登勃朗峰》,但文章的后半部分是记叙下山时的经历。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0、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1)作者上山时,是以写景散文的笔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陡峭,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
(2)作者下山时,是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传奇色彩。
11、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对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讥讽
对“车王”和“勃朗队长”:欣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五、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善于简笔勾勒。
作者分别写了自己上山与下山的经历,各有侧重,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以整体的和谐感,层次分明;描述车夫之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不加任何修饰,体现了语言的简单美。
2.抓住特征,细节展示充分。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山峰的陡峭挺拔,水流的湍急,天空的五彩斑斓,展示了主要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
3.语言幽默,富有传奇色彩。
文中叙述了奇人奇事,描写了车夫之王的传奇怪异,让读者感受到了文章别样的幽默,带给读者感彩上的变化。
六、文章主旨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七、课堂小结
小结: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八、课堂检测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穹顶(qióng)
霓裳(ní)
缭绕(liáo)
白雪皑皑(kái)
B.急湍(chuǎn)
骤然(zhòu)纤指(qiàn)
纷至沓来(tà)
C.妩媚(méi)
辚辚(lín)
灼灼(zhuó)
瞬息万变(shùn)
D.醺醺(xūn)
巉峻(chán)俯瞰(kàn)
色彩斑斓(l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B )
A.隧道 
可悯 
偌言 
翌日
B.蔓延 
陡峭 
打嗝 
逗留
C.绚丽 
闪烁 
歇息 
浮燥
D.旷野 
敞蓬 
巍峨 
颠簸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B.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
D.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视四周,石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5.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九、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8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第1
9课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也是一座最高峰,它就是位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勃朗峰,著名诗人雪莱为勃朗峰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勃朗峰仍在高处闪烁时,阿尔卑斯山已经代表了欧洲的人间天堂,“一个新的世外桃源”。巍峨壮观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的勃朗峰一直是世界奇观,今天,
我们就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走进这神奇的“世外桃源”,
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3.抓住关键句,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4.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5.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在19世纪的欧美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马克·吐温那样热衷于旅行:在国内,他的足迹遍布东西海岸,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直到美国的北部边境;在国外,他不仅多次游历欧洲各国,还曾遍游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诸多国家。从1891年起,他甚至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都旅居国外,到1900年才返回美国定居。
足迹遍布全球的旅行为马克·吐温创作游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中共创作过三部主要的游记作品:《傻子出国记》(又译作《傻子国外旅行记》)、《国外旅行记》(又译作《流浪汉国外旅行记》)、《赤道旅行记》(又译作《赤道漫游记》)。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密西西比河上》也包含了大量游记性质的内容。课文就是马克·吐温游记作品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写作背景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下面我们来观看几张图片吧。
点击播放勃朗峰.mp4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1、给下面标红的词注音。
翌日(
)
辚辚(
)
巉峻(
)
霓裳(
)
隧道(
)
俯瞰(
)
穹顶(
)
 
皑皑(
)
缭绕(
)
拾级(
)
沟壑(
) 
打嗝(
)
灼灼(
)
颠簸(
)
纤指(

醺醺(

焦炙(

浮躁(
)
纷至沓来(
)
瞬息万变(
)
络绎不绝(

轻歌曼舞(
)
名副其实(
)
预习检查

lín

suì
kàn
qióng
liáo

zhuó


chán
ái

xiān
zhì
xūn
shè
shùn
luò

màn

zào

)拾级

)拾起

)纤夫


)纤细
qiàn
xiān

shí
shè
多音字
预习检查
燥(

噪(

暇(

瑕(

躁(

澡(

浮躁
干燥
噪音
澡堂
zào
zào
zào
zǎo
瑕疵
闲暇
xiá
xiá
嗝(

融(

融洽
打嗝

róng
隔(

隔断

遐(

遐想
xiá
形近字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翌日:
巉峻:
拾级:
络绎不绝:
轻歌曼舞:
次日。
险峻陡峭。
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
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脸色和霭喜悦,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说说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是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作者的游览线路是怎样的?
黑首
勃朗峰
阿冉提村
沙蒙尼
马蒂尼
整体感知
3、依照“上山—下山”的线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段)
第二部分:(7—结尾)
登勃朗峰沿途、峰顶的见闻感受。
下山投宿途中遇到的奇人奇事。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中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通过乘车的、骑骡的都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可怜的样子,与“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惬意悠闲的样子进行对比,说明去勃朗峰徒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合作探究
因为选择通过乘车、骑骡去勃朗峰的人比较多,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在天气灼热难当的情况下,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像徒步者那样可以选择在树林中纳凉,所以“可怜可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2、文章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合作探究
3、阅读第一部分,看看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并赏析。
(1)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黑首道上:清流瀑布,轰鸣作响。
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峡谷的美不胜收的奇景。
合作探究
3、阅读第一部分,看看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并赏析。
(2)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写出勃朗峰的威严,气势宏伟,高耸入云,独踞苍穹。
合作探究
3、阅读第一部分,看看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并赏析。
(3)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直观形象,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合作探究
3、阅读第一部分,看看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并赏析。
第5、6段写勃朗峰附近的-----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富有变化。
合作探究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7至11段,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1)语言描写:“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合作探究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7至11段,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2)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
合作探究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7至11段,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4)行车情景:“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3)动作描写: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
表现车夫技术娴熟。
合作探究
5、文中从哪些角度展现了“车夫之王“的奇特?
(1)说话奇。如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轻快之中饱含着自信。
(2)车技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写出了其车技十分精湛。
(3)表现奇。路况如此不好,马车如此之颠簸,但他的表现却是镇定自若,信心满满。
6、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多用成语,具有很浓的书卷气,同时也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
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6、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多用成语,具有很浓的书卷气,同时也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对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合作探究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作为“勃朗队长”的朋友,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7、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合作探究
8、作者为什么将“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看作“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作者的感慨是: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美好的时光。
整体感知
9、本文的题目是《登勃朗峰》,但文章的后半部分是记叙下山时的经历。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10、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1)作者上山时,是以写景散文的笔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陡峭,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
(2)作者下山时,是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传奇色彩。
11、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对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讥讽
对“车王”和“勃朗队长”:欣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善于简笔勾勒。
作者分别写了自己上山与下山的经历,各有侧重,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以整体的和谐感,层次分明;描述车夫之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不加任何修饰,体现了语言的简单美。
2.抓住特征,细节展示充分。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山峰的陡峭挺拔,水流的湍急,天空的五彩斑斓,展示了主要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
3.语言幽默,富有传奇色彩。
文中叙述了奇人奇事,描写了车夫之王的传奇怪异,让读者感受到了文章别样的幽默,带给读者感彩上的变化。
文章主旨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课堂小结
小结: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穹顶(qióng)
霓裳(ní)
缭绕(liáo)
白雪皑皑(kái)
B.急湍(chuǎn)
骤然(zhòu)纤指(qiàn)
纷至沓来(tà)
C.妩媚(méi)
辚辚(lín)
灼灼(zhuó)
瞬息万变(shùn)
D.醺醺(xūn)
巉峻(chán)俯瞰(kàn)
色彩斑斓(lán)
解析:A项,皑,应读ái
。B项,湍,应读tuān。纤,应读xiān。C项,媚,应读mèi。
D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隧道 
可悯 
偌言 
翌日
B.蔓延 
陡峭 
打嗝 
逗留
C.绚丽 
闪烁 
歇息 
浮燥
D.旷野 
敞蓬 
巍峨 
颠簸
解析:A项,偌—诺。C项,燥—躁。D项,蓬—篷。
B 
课堂检测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解析:“拾级而上”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该成语意思不符合该句语境。
C
课堂检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B.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
D.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视四周,石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解析:“其价值会是多少呢”属于疑问句,不是感叹句,句末标点不应是“!”,而应是“?”。
A
课堂检测
5.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B
课堂检测
远望:V字形
壮观
周围山峰形状多样
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
登勃朗峰
散文笔法
(无限感慨)
板书设计
上山观峰
下山遇“车夫之王”
车技娴熟
说话风趣
轻松愉快
小说笔法
(传奇色彩)
热爱大自然、乐观、积极、率真
1、朗读课文,抄写并积累本课优美的词语。
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作业。
布置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登勃朗峰》同步练习(含解析)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缭绕(liáo)
翌日(shù)
沟壑(hè)
美不胜收(shèng)
B.穹顶(qíng)
雇用(gù)
皑皑(ái)
轻歌曼舞(màn)
C.打嗝(gé)
蔓延(màn)
颠簸(bǒ)
霓裳羽衣(cháng)
D.俯瞰(kàn)
妩媚(mèi)
拾级(shí)
络绎不绝(y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即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B.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应,妖媚迷人。
C.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D.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弛向前。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B.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C.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D.临沂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沂河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和它羽毛划过水波的声音。
C.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
D.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5.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B.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C.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D.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B.作者在文中记述了游览勃朗峰的经历。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既描绘山中奇景,也写出自己的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
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云的轻柔美丽。
D.文中作者联想到肥皂泡,是为了赞颂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与造化之功。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登勃朗峰》,完成小题。
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挡,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移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穹顶呈V字形,巍峨庄观,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因巉岩太过陡峭,皓皓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7.概括节选段落主要内容。
8.本文修辞运用恰如其分,试从修辞角度赏析“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9.勃朗峰的绮丽光影是作者联想到肥皂泡,如果你登临勃朗峰,你会想到什么?请运用想象续写一两句。
(二)课外阅读
三登泰岳
韩天街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彼时经历寒冬的泰山似在冬眠中还未苏醒,落叶的树,无芽的草,一片土黄色,很莽荒的萧瑟相貌。晨八时进山门,拾阶而上,偶要攀爬土坡,一路走去,赏右侧大山坡上字大于斗、整幅字巨大到看不到边际的古代“大字之王”——经石峪金刚经刻石;观不知其年的五老松,它那奇崛开张如龙蟠凤舞的姿势,让我们绕着它转悠了四五圈,还觉看不够。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二〇〇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的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美景恨不百回看,午后时分,又登上了观景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玩味杜工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看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初登泰山时九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一小时,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显,美极。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还惦记着藏匿其里的满是佳境的“经石峪”、“五老松”、“十八盘”,以及沿山镌刻在石壁上满目琳琅的古贤题记。我庆幸,亏得有第一次全程的步行,否则,也许以为巍峨的泰山,其妙处仅在山巅的几处胜迹呢。
⑦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⑧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⑨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
⑩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
(选自2019年4月3日《文汇投笔会》,有删改)
10.请从原文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⑨段空白处,表达作者后两次登山的感悟。
11.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
12.文章第⑤段有一句话: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句中“贱”为什么打上引号?请予以说明
13.谈谈你对文章最后段中称泰山为“诤友”和“良师”的理解。
参考答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A.棱
léng。C.颈
gěng。D.砾
lì。
2.答案
C
A.按→安。B.蓬→篷。D.婉→蜿。
3.答案
D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此
处望文生义。
4.答案
C
A.破折号应为冒号。B.冒号应为破折号。D.句末感叹号应放在引号内。
5.答案
D
A.比喻。B.比喻、拟人。C.比喻。
6.答案
D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二、阅读理解
(一)答案
7.登勃朗峰途中所见所闻。
8.比喻,突出光影变幻中薄云轻盈美丽。表达喜爱。
9.注意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解析】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文中“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等句子可知,本段内容主要写的是登勃朗峰时的见闻。
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根据“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这句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写出了白云的轻盈,表达出作者对白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这是两者的区别,需要考生注意。想象的内容要与勃朗峰的绚丽景色有关,同时也要将登临勃朗峰之后的心情表达出来。
(二)答案
10.自警自励
11.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旭日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日出东方,于海平面一跃而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自己登顶泰岳的自豪之情。
12.“贱“本意指卑鄙、下贱,而在本句中的贱则指作者享受到现代登山的便利而却又想念当初徒步登山的乐趣,是指作者内心患得患失之感,并非是实质意义上的“贱”,因此要用双引号。
13.作者三次登山,均有不同感受,从年轻时的自信,蜕变为自警、自励,作者的心态变化不仅来自于生活的磨练,年龄的增长,更是在登山途中,体验到了登顶泰山对人带来的勉励与警醒,因此作者称泰山为良师、诤友。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由第④段“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第⑧段“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提取出“自警”“自励”。
11.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本句“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将旭日拟人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出东方,跳跃在海平面的场景,最后结合作者对景物的喜爱、登泰山观日出的自豪情感分析效果。
12.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贱”本意指地位低下、卑鄙、下贱、轻视、瞧不起。这里用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结合第⑤段语境“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理解,“贱”指作者想念当初徒步登山的乐趣,又不想那么累,坐缆车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这是作者内心的患得患失,并非是实质意义上的“贱”。
1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作者三次登山,均有不同感受,结合文中“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作者从年轻时的自信,蜕变为自警、自励。作者在登山途中,体验到了登顶泰山对人带来的勉励与警醒,因此作者称泰山为良师、诤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