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30 13: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取等质量的下列条件下的Ca(OH)2溶液,吸收CO2最多的是(
)
A.10
℃的不饱和溶液
B.10
℃的饱和溶液
C.30
℃的不饱和溶液
D.30
℃的饱和溶液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滴加适量的硝酸钙溶液,过滤
B
除去BaCl2溶液中的HCl
加入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
C
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取样,测pH
D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固体
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A.A
B.B
C.C
D.D
3.向某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
B.此反应中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C.c点溶液中溶质有NaCl、
D.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一包NaHCO3和Na2CO3固体100g,其中含有的钠元素34.5%,将其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为止,NaHCO3
Na2CO3+CO2↑+H2O,则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CO2的质量是(  )
A.2.5g
B.8.5g
C.14.5g
D.20.5g
5.2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ag;6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bg,此时所对应的饱和溶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c%。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c
B.a>b>c
C.b>c>a
D.c>b>a
6.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氮气
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氯化钙溶液
盐酸
加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氯化镁
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7
A.A
B.B
C.C
D.D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8.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相关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A.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NaCl和NH4Cl都属于易溶物质
C.20℃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2%
D.若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两曲线一定相交,且交点在0℃~20℃之间
9.有关下图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存放溶液的是广口瓶
B.溶质的俗名是烧碱
C.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D.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时,等质量的甲、乙形成饱和溶液质量:甲>乙
B.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从40℃降温至20℃时析出的晶体:甲>乙
C.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40℃时,将30g的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乙的不饱和溶液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2.根据初中化学知识,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侯德榜研创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碱”是(  )
A.
B.
C.
D.
二、实验题
14.
实验1: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关闭,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实验2:研究与固体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固体,C中固体打开,关闭,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关闭,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
步骤3:打开,关闭,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

三、推断题
15.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前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后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
(1)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则C的化学式是_____,写出一个符合A→D的化合反应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A为纯碱,则A的化学式是_____,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8
种不同的物质,其中
D
为铁锈的主要成分,A-G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
广泛用于造纸、制玻璃及印染工业,H
中只含有两种元素。A、B、C、E、F
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②放热。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
(1)G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A
在生活生产中用途: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
②_____。
17.我校兴趣小组在我旗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
A
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B
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红色固体
H是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制取少量氯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19.测定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试计算:
(1)
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
g;
(2)
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0.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Na2SO4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_____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C
7.D
8.C
9.D
10.C
11.C
12.A
13.C
14.【实验一】步骤2:2H2O22H2O+O2↑
与氧气接触
【实验二】步骤3:操作的目的:检验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
后续操作,打开K1,关闭K2,气球变大后,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变瘪
15.
CO2
2H2+O22H2O;
Na2C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16.CO2
改良酸性土壤等
6HCl+Fe2O3=2FeCl3+3H2O
CaO+H2O=Ca(OH)2
17.Fe2O3
CaCO3
Cu
18.10
10%
19.(1)4.4g
(2)80%
20.23.3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