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31 06: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宋朝一日游
清晨,我们在大宋报时人的钟声中醒来,然后洗脸、刷牙,吃早点。
宋朝一日游

饳(gu
duo)


“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陆游《残春》
宋朝一日游
《东京梦华录》载:
“在京正店
(大饭店)
七十二户,
其余皆
谓之脚点
(小餐馆)”。
宋朝一日游
《东京梦华录》记载,
宋代“瓦舍勾栏”
十分之多,
仅汴京就有
“大小勾栏
五十余座”,
有的甚至
“可容数千人”。
宋朝一日游
宋朝一日游
逛夜市、
吃夜宵,
吃饱喝足回家去。
若是意犹未尽,
还可以挑灯作词,
记录下一日游中
难忘的瞬间。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是贵族社会,宋以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课标要求:
了解辽宋夏金元统治时期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材料1
650万户
2088万户
约1亿人口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农业

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推广,产量提高

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户口增长,人口激增

边疆地区农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农业革命
宋朝农业革命的影响
宋史学者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在江南,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
手工业:制瓷业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景德镇
2
赏一赏,鉴一鉴
青中带红,带紫,华而不俗
赏一赏,鉴一鉴
冰裂纹或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赏一赏,鉴一鉴
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赏一赏,鉴一鉴
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开片较大。
赏一赏,鉴一鉴
隐约有像螃蟹爪一样的细纹
元青花“鬼谷下山”
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
元朝青花瓷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的全球共享。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
手工业:采煤业
2
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版书
南宋临安府陈宅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首页,国家图书馆藏
手工业:印刷业
2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材料6:《东京梦华录》记载,
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
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
材料5: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
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
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
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剑桥插图中国史》
城市商业
功能增强
市的时间
限制被打破,
市场化
坊市分离
制度被打破
商业娱乐活动丰富
宋元
商业
繁荣
表现
市场扩大
贸易增长
城市发展
边境市场(少数民族)
基层市场:市坊制度被打破,早市、夜市繁荣
海外市场繁荣
货币发行量增多,出现纸币
商业税成为重要财源
东京、临安、大都等商业兴盛,商业功能增强
商业娱乐丰富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革命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在地域分布上出现的什么变化?
2、回顾初中所学知识,请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7: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长安
三、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8:“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
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史》
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
农业:农业产生了提高,
商品化、城市化
手工业:工业化,技术领先世界
商业:市场化、货币化、城市化
知识结构
经济
之变
社会之变

材料10:宋代科举更为完善。由唐朝的“工商不得入仕”到宋代的“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基本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强调公平竞争,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材料11:“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
材料12:“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
四、社会的变化
史料探究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四、社会的变化
材料13:“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世袭人身占有)
——《唐律疏议》
材料14:“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15:“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人身束缚较强
契约关系
趋于平等
史料探究
四、社会的变化
材料16: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材料17::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社会流动
性加剧
材料18:商品经济富于流动性和分化性,引起社会变革,在引起变革诸因素中,商品经济是最根本的。——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史料探究
小结:
活动探究
“宋以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钱穆
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角度列举史实论证上述观点。
繁荣富足
经济发达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物质丰富
宽松和谐
门第观念淡化
贱民阶层减少,
社会成员趋于平等
科举制度完善
公正平等
人身束缚减少
国家控制松弛
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学思之窗
宋代的社会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019年海南卷)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
瓷器
B.
茶叶
C.
棉布
D.
白银
A
练一练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C
解析: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业技术的进步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
故C项正确。
练一练
感谢!
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