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31 06:35:35

文档简介

学校
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枧作汉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
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
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
语文
追寻隶变之踪,可以一窥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蘊含的人文精神
更加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变是指汉字形态由篆书向隶书转化的过程,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
B.隶变指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笔性丰富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渐趋平直的隶书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C.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
姓名O
注意事项
D.作者以郭店楚墓竹简为例,说明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书风,且自成系统。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
A.开篇在介绍“隶变”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一般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领起全文
题卡上。
B第二段先破后立,在“书同文”的背景下,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的可能性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C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引言论证说明了楚简的特点,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线:、现代文阅读(36
分)
D.结尾概述了追寻汉字隶变之踪对于了解书法发展历程,体味汉字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A.篆书线条圆转、依类象形,不容易辨识,其向隶书转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完全是俗体
追寻隶书演变之踪
推动的结果

B.秦王朝颁布“书同文”的政令,只是统一了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却无法统一六国多样化
孟鸿
的书写习惯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形态
逐渐由线条圓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
C.汉代简牍大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之手,使用相对统一的俗体汉字来书写,因为缺少创
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
识。¨隶变”一词在唐代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中便有提及,后见于宋代郭忠恕的《佩觴》、宋
订代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等。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囯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
D.中国书法有一个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如隶变,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其背
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
材料
下。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
2019年是我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365个日日夜夜,我省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
语和用字规范,六囯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
出问题,高位推进、尽锐出战,完成13.25万人、128个贫困村、5个省级贫困县高质量脱贫任务
至此,我省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为今年巩固提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
从现有文
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
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芑术元素。这些包含
站在2020年的起点,我省正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紧盯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
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
答;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
精准,始终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坚守的要义
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乂》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
扶贫要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离不开摸凊底数,狠抓精准识别。去年,我省组织开展全
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古
省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共入户调查建档立卡贫困户39万户,走访贫困边缘的非建档立卡农
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囯,六囯文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
户35万户,新识别贫困人口11738人,脱贫不稳固回退5762人
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楚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我省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
题线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线,干部创新扶贫模式,为每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去年以来,我省在产业扶贫上实施项
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研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
目4211个,忠及贫困人口6296万人;在就业扶贫上,累计建成扶贫车间699家,解决5678名贫
”。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
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在低保兜底扶贫上,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073元/年,23.%6万建裆立
书者”均为诸侯囯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
卡贫困人口可享受低保扶持
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
我省去年脱贫人数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高一语文-1
高一语文-2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说法错误,原文为“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
点”,意思是隶变是现代汉字“演变”过程的起点,而不是现代汉字的起点。B项,张冠李戴,将
形容隶书特点的“笔性丰富”一词用于形容篆书。C项,“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
于文无据。)
2C(解析:C项,概括不全面。事实论证和郭沫若的引言说明楚简的特点,而引裘锡圭之
言意在说明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
3C(解析:C项,“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的推断,文中缺少依据。)
4D(解析:原文“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
点,这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
5C(解析:A项“顺利实现”未然。B项“十三五”规划已经完成,未然。D项“在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翻一番的情况下”,必然能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6.(6分)
(1)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狠抓精准扶贫,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贫困县
将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
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
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评分标准:每点2分,围绕脱贫攻坚、国家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三个方面展开
7C(解析:风姐只是关心和贾府有来往的刘姥姥,并不是“对普通贫苦百姓的关爱之心”)
8(6分)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或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凤姐奢华的穿戴、忙欲
起身,犹未起身矜持的动作等,表明他是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生活奢华的贵族女子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或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凤姐与刘姥姥的交谈,流露出
对刘姥姥的关心和信赖,对女儿巧姐的不舍与担忧,对家族衰败的无望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或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状态。如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
高一语文(答)-1
王熙风的出场,听到自鸣钟响,看到“小丫头子们齐乱跑”,“一二十妇人”来去都“鸦雀不闻”衬
托出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1分。肖像和动作描写分开也给分,每点2分。注意一定要两个
选文的例子都要有
9.(6分)
①周瑞家的,通过她的引见刘姥姥见到王熙凤;王熙凤,刘姥姥和她面对面交谈;平儿,在
刘姥姥等待煕风和见煕风过程中都在身边;贾蓉,来找王熈凤借玻璃炕屏,王煕凤让姥姥“你只
管坐着”,刘姥姥就坐在炕沿;巧姐,原文“来至东面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
所”,理论上可能被传染
②王夫人,赶出去。她性情狠辣,赶走了晴雯,逼死了金钏;邢夫人,比较善于处事,和王夫
人是妯娌关系,她的陪房婆子王善保家的送香囊“冲撞”王夫人,所以邢夫人可能会觉得对王夫
人或王熙凤怎么不利怎么办,她一直是前两者的对头,可能留;贾母,赶出去。她只爱她自己
年纪最大怕死;贾政,留。受儒家思想影响,人还比较忠厚,对他官声有好的影响;贾赦,赶出
去。他除了对纳妾上心,其他一概不理。王熙凤,留。她虽然心狠,但自己和女儿也被感染得
病,看到得病的姥姥和其孙板儿,老妪弱童,同情心爆棚。(林黛玉贾宝玉等辈份小,对刘姥姥的
去留,没有决定权,只是被保护的人。)
评分标准:此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可能有相反意见,只要有原著依据,解释合理,即可酌情
给分。
10C
11.A(解析:“专指对逝去的”不正确
12.B(解析:“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融会贯通了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的医
术医理。)
13.(1)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
做官一样。
评分标准:士,读书人或知识分子;苟,如果;推,推广;虽,即使;不仕于时,状语后置;各

(2)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
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
评分标准:若,像;殆,大概;直谅,正直、诚实;以,因为;少,轻视。各1分
参考译文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丹溪翁从小好学,毎夭能记忆千字。渐渐
长大,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跟从许文懿先生求学。
夭,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
高一语文(答)-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