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30 15: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温故知新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暂时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2、那么,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三大改造的主要方式和结果。(重点)
2.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难点)
你知道吗?
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实行一家一户生产。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
0000
÷3
0000
0000

0.01(头/人)
1
÷
0.01
=
100(人)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生产资料匮乏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困难
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达18.69%。
史料研读
农民生活困苦,
农业发展受损。
开动脑筋
同学们帮农民伯伯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呢?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3年-1956年
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形式分为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自愿互利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过程
原则
结果
原因
时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社

开动脑筋
课本P24的“相关史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产合作社效果好
(1)农业生产互助组
农业生产互助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临时互助组,一般由几户农民在农忙季节临时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农忙过后,即行解散,是互助组的初级形式。
二是常年互助组,规模一般较临时互助组大,组员比较稳定,除全年在主要农事活动上进行劳动互助外,还进行其他农副业的互助结合,并且在组员之间有初步的劳动分工,有的还积累了小量的公共财产,是互助组的高级形式。
农业合作社
阅读下面“农业合作社”的有关材料,初步讨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初级农业合作社
简称初级社,社员将土地作价入股,统一经营;耕畜与大中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归社统一使用;社员参加社内劳动。初级社的总收入,在扣除当年生产、税金等费用以后,所余部分分给社员,作为社员的劳动报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报酬。社员除参加社内劳动外,还可以耕种自留地和经营其他家庭副业,社员家庭副业的生产工具、零星树木、家畜、家禽以及生活资料等归社员所有。
虽然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仍是私有的,但由于实行统一经营,并且积累了公共财产,因此公有制成分明显。
(3)高级农业上产合作社
简称高级社。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私有的耕畜、大中型农机具则按合理价格由社收买,或为集体财产。社员的生活资料和零星树木、家畜、家禽、小农具以及家庭副业所需要的工具等,仍属社员私有。
高级社的总收入在扣除税金、生产等费用以后,剩余部分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在社员之间进行分配。高级社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高级社能够较大规模地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采用新式农机具,
能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和工副业生产,以满足社员、集体和国家的需要。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社
1953年-1956年
时间
工人的苦恼
方式
公私合营(分为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政策
赎买政策(创举)
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背景
资本家不顾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必须变私有企业为公有企业
时间
1954-1956年
“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概念解析
何为“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合营”具体怎么操作呢?
公私合营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某个行业的私营企业绝大部分或全部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经营,其管理方式也是国家在企业里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公私合营的最终目的是将私营企业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国营企业。
那么,这个过程中,私营企业不断被收归国有,资本家的利益难免受损,国家又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保证了资本家们的利益,从而减小来自他们的反对与阻挠呢?
和平赎买
赎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①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上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税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②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从1956年开始,支付十年,到1966年终止。
和平赎买
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什么呢?
时间
1953-1956年
根据前面的材料,大家认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使生产资料由
制变为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的意义。
材料一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现代史》
私有
公有
材料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操作上,一是运动方式推进,二是手段上强迫命令。如胡北江陵西乡马一合作社把14户不愿入社的单干农民同地主、富农一起训话,对仍然表示不愿入社的农民提出五个苛刻条件:(1)你不入社可以,但田里发生虫害影响社里减产的时候,要负责赔产……(5)耕田的犁不准从社里的田埂上经过。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材料三
这样,原本以为需五年,三年却实现了三大改造的完成。如江苏省昆山县的一个乡两年就实现了合作化;河北省刑台县东川口村“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就使全村合作化了”。
——《毛泽东选集第5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的问题。
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问题。
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

实质
课堂小结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有
公有
意义:标志着
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阶段。
社会主义
初级
三大改造

1953-1956
1.
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右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
出现在抗美援朝时期
B.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
当堂检测
2.
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C
3.“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含义是(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A
4.(2018·山东聊城·1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5.(2018·山东潍坊·16)“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