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30 18: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一个外国友人旅游中国后感慨地说:
“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绿色中国、白色中国。”
你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秦岭―淮河线
读图回答:
1.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形区。
3.秦岭—淮河线在全国所处的位置。
秦岭概况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雄姿巍峨,沟壑众多,素有“天下之大阻”的称谓,它西起甘肃,东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处,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它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1
000千米。
淮河概况
秦岭以南
秦岭以北
暖温带
半湿润区
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
湿润区
常绿阔叶林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遇到秦岭抬升,使得秦岭以南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这决定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秦岭向东延伸与淮河相接,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干湿区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三大自然区
把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的确定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判断下列景观属于哪些地区?
西北地区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北方地区
温带落叶林
南方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青藏地区
高原雪山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地形
气候
温度带
高寒气候
降水量
<400毫米
干湿
状况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线以北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线以南
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地形
多为平原和高原
多为丘陵和山地
多为高原和盆地
多为高原和山地
气候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少)
亚热带和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高寒气候
降水量
>400毫米
>800毫米
<400毫米
干湿
状况
半湿润和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本节知识小结
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比较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2.秦岭、淮河的概况
3.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堂训练:
1.北京市位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在非季风区内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属亚热带、热带
D.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3.下列自然植被分布在西北的是(

A.常绿林
B.落叶阔叶林
C.草原、荒漠
D.高寒植被
4.青藏地区形成非常特殊的高寒的高原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远离海洋、降水量少
B.纬度高、气温低
C.跨精度广、气候湿润
D.地势高、气温低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
B.年降水量的分布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D.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习性等的特征差异
6.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纬度高
C.深居内陆
D.受冬季风的影响
.读我国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填写在其主要特征前面。

)—我国草原、荒漠面积广大的内陆地区

)—我国独特的高寒的高原自然景观地区

)—我国以旱地耕作为主的重要农业区

)—我国以水田耕作为主的重要农业区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请写出该线南北两侧主要的地理界线。(至少写出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