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我变成了一棵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同学们,你可有过奇思妙想,希望自己变成别的什么?文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玩的时候就没人打扰了。他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新课导入
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学习目标
1
2
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
展开想象,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顾鹰,儿童文学作家。在《儿童文学》等杂志刊发表作品三百多篇。出版《狗先生》等二十多部儿童文学作品。《我的一家是精灵》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亲爱的小尾巴》入选2015“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阁楼上的熊皮外套》获第二届“叶圣陶文学奖”。
作者介绍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背
bēi:背包 背黑锅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秘
秘密
背包
mì:秘密
秘而不宣
bì:秘鲁
密(mì):茂密
密密麻麻
蜜(mì):花蜜
口蜜腹剑
茂密
花蜜
课文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整体感知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1.“我”变的树上长了什么?
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课文解读
2.“我”请了哪些动物住进鸟窝?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3.赏析下列句子。
(1)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让读者猜,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在风中摇摆的鸟窝说成是在跳舞,是将鸟窝当做人来写,让鸟窝在风中的形象更具体生动。
(3)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像”在句中是将“轻轻一跳或轻轻一爬”与“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进行比较,说明爬上鸟窝是很容易的事情。
4.看见妈妈过来,“我的心”为什么“嗵嗵地跳着”?
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
“嗵嗵”是什么词?
拟声词
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如本课中的: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这类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滴答滴答:形容水滴落下或钟表摆动的声音。
咕噜咕噜:形容水流动或物体滚动的声音。
扑通扑通: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泉水流淌的声音。
5.文中为什么说“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6.第14自然段中,“我”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是真实发生的事吗?
不是,这一段是“我”的想象。“我”因为肚子饿,便开始怀念家里的饭菜,并想象爸爸正在吃饭的情景。
7.课文写我馋得流口水,是如何写的?有什么作用?
课文没有直接说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晴朗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说明“我”是馋得流口水。有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8.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变成了一棵树,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设问句)
2.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拟人)
3.“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神态描写)
佳句积累
1.与树相关的成语。
独树一帜
玉树临风
树大根深
百年树人
火树银花
铁树开花
拓展延伸
火树银花
玉树临风
2.描写树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汉]曹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
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母爱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微微的浪花。这种爱,温柔而深沉!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原因:不想有人在“我”玩的时候叫“我”吃饭了
变成树
形状:长满鸟窝
作用:给小动物们住
妈妈住进来
没发现“我”
与小动物们分享食物
“我”馋得流口水
最了解“我”的人是妈妈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身树木乐趣多
奇思妙想秘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