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www.sinomaps.com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南北方的分界线
2.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3.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4.南方地区
5.北方地区
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南部海南岛长夏无冬,而北部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如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3.地势:自西向东,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位于西部第一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我国人类活动的差异显著
1.农业分布特点: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
苏州,无锡,上海喜甜;
山东,河北,东北三省喜咸;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喜辣;
山西喜酸。
一、秦岭―淮河线
秦岭以北
秦岭以南
秦岭概况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长约150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素有“天下之大阻”的称谓,它西起甘肃,东到河南西部,是昆仑山脉的延伸。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的“贡献”
秦岭东西横亘,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且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使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淮
河
三江营与长江相连
注入黄海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
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小于0℃
大于0℃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
水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区域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其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其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判断下列景观属于哪些地区?
西北地区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北方地区
温带落叶林
南方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青藏地区
高原雪山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
地区
分布范围
秦岭—淮河线以北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东部季风区
西北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丘陵、山地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气候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少)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高寒气候
降水量
>400毫米
>800毫米
<400毫米
干湿
状况
半湿润和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一、南方地区
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南海。
主要省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自治区、市直辖、经济特区)
(点击地图可放大)
划分依据:
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主要地形:
丘陵和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方地区耕地以____为主,耕作制度:一年___熟至一年___熟。
水田
三
两
南方水田“红土地”
二、北方地区
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点击地图可放大)
划分依据: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植被:
北方地区
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主要产地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冬小麦(黄土地)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春小麦(黑土地)
猜一猜:它们产自北方还是南方?
南北方差异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甚至没有坡度,墙体较厚,窗小。(防寒保暖)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通风散热、排水)
运输方式
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很多地方采用水路运输为主的方式
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传统运动
滑雪
看冰灯
赛龙舟
北方
南方
北方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南方的一些剧种,如越剧、黄梅戏,唱腔委婉。
文化风俗
黄梅戏《女驸马》
河北梆子《窦娥冤》
学习目标
1.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白山”—
“黑水”—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人教版补充)
长白山
黑龙江
40°N
50°N
130°E
120°E
一、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经度:120?E—135?E
纬度:39?N—53?N
位置和范围
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
和辽宁省
地形:
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中俄两国的界河
辽
河
平
原
松嫩平原
松花江
嫩江
图们江
鸭绿江
辽河
中朝两国界河
山环水绕
我们会遇到哪些山脉、地形区、河流呢
?
气候特点:气候冷湿,长冬短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点出可放大)
冷:纬度高,紧邻亚洲冬季风风源地。
湿:气温低,蒸发量小,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分析: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
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特点
降雪较多,容易积压房顶,所以传统民居房顶坡度大,利于缓解压力和排除积雪;
纬度高,冬季漫长严寒,为了防寒,所以传统民居墙体厚、窗户小。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开垦,使北大荒成为年产70亿千克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其中,大豆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玉米产量占全国的53%,在我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东北三省占全国人口的8.16%,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5.83%。
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③黑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④开发较晚,地广人稀,农业经营规模大。
⑤河流众多,提供灌溉水源。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原因:
①纬度高,热量不足。
②春秋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如何将东北的发展和湿地的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宣传、立法、自然保护区
“地球之肾”--湿地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
工业发
展条件
资源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发展
历史
政策
(点击可放大)
分析: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工业部门
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
问题及对策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
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资金,培养人才,协调发展
(点击可放大)
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
A.内蒙古
B.黑龙江
C.吉林
D.辽宁
2.对应图中山脉、平原字母标注错误的是(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东北平原
D.昆仑山
A
D
当堂小测
3.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
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基地
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
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
B
当堂小测
4.下列不属于东北工业特色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B.发展历史悠久
,技术力量雄厚
C.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D.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
D
当堂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