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彼得与狼
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有远大理想,陶冶学生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去努力思考和自主创造,让学生们得到美的体验和成功的快感!
教学背景分析:
《彼得与狼》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九课的欣赏内容,是对曾经音乐欣赏中学习的各种西洋管弦乐音乐知识的一个汇总,也是基于学生长期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个整体呈现,可见其重要性。这首乐曲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和管弦乐队,特地采用了童话故事这种轻松直观的方式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是一部典型的“听音乐,识乐器,讲故事,乐表演”的古典音乐作品。通过对这首乐曲的欣赏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洋管弦音乐的认识理解,为今后在这方面的欣赏上提供更好的保证。
我所教的学校地处乡村,我就是这里唯一的音乐专职老师,这里教学设备很差,与城区有很大的差距;这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因此,教学中不用多媒体课件是绝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网上搜集音频等资料,并把这些综合做成了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中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为突出他们性格特点所用不同乐器的音响特色。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主动参与合作。
2、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知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感知音乐所表现出的不同角色。
教学准备:
1、乐曲
2、乐器事物或图片
3、视频
教学方法:听赏法、表演法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录音,创设情境,激起欣赏兴趣
老师先说个故事,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欣赏交响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积极性。
二、阅读主题
了解“人物”特点及其代表乐器反复听赏。先让学生打开书本,自由阅读,然后提出突出音乐欣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使他们逐渐了解了交响童话故事中的“小鸟、鸭子、猫、老爷爷、狼、彼得”几个“人物”的特点和表现他们性格特点所用的乐器的音响特色,为学生聆听音乐、深入欣赏、产生情感做好的铺垫。
三、利用录音听乐曲,整体感知。
播放乐曲,当小鸟快活、鸭子笨拙、猫咪灵敏、老爷爷足智多谋、彼得勇敢的“人物”形象及其相应乐器的音响特色都非常逼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刺激学生耳鼓,学生便在愉悦的音乐情境中初步了解了“人物”特点和音乐主题。
四、分析乐曲,了解主题,初步了解管弦乐队的分布组成。
欣赏是一种以听为主的情感艺术,借助录音,让学生逐段听反复听,老师再在此基础上采用“想、唱、奏、舞、评”等方法逐段分析,让学生了解各段音乐特点,从而产生整体效应,培养了音乐听觉、音乐运动觉、音乐思维、音乐想象等各种能力。如欣赏本交响童话故事中的彼得用绳套狼一段时先让学生思考:这一段用了什么乐器演奏?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还让学生做几个表现主题的动作,体现方法是“想”和“舞”;欣赏鸭子一段活动时,让学生唱曲后再听,体现“唱”字;欣赏猫咪一段活动时,让学生选短曲用口琴演奏出来,体现方法是“奏”;学生每完成一步,就请其余学生起来,评论对错好坏体现方法是“评”,这样一来欣赏教学由单一的“听”,转化到大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形成了立体化的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并自觉地沉醉于交响童话故事之中,从而生动形象地感受了、理解了音乐主题:机智勇敢的彼得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逮住大灰狼的故事一幕幕电影般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学生心中油然生起了“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地和敌人作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的美好情感。
看图,初步了解管弦乐队的分布组成。
五、再听录音,参与表现
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播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板书设计:
交响童话 音乐故事《彼得与狼》
小鸟(快活)
长笛
鸭子(肥胖、笨拙)
双簧管
大黑猫(灵活、贪嘴)
双簧管
老爷爷(足智多谋)
大管
狼(凶狠狡猾)
圆号
彼得(勇敢天真)
小提琴
团结能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