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3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
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
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
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
2.
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
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三、
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不少知识,请问你们知道小数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吗?(小数点);老师今天就以“小数点”为主角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看看他为何如此重要?先请同学位认真观察下面的题目。?
【课件】出示:下面是马小虎在四年级学生体检时所记录的三位
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请大家看一看。
(小丽身高1.33米,体重23.5千克;小明身高14.5米,体重3.35千克;
小芳身高0.137米,体重252.5千克。)你认为哪些数据有问题?
生1:(笑)小明的身高比房子还高,体重才3.35千克不可能吧!
生2:小芳只有0.137米(用手比),体重却252.5千克也不对。?
师:四个写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14.5米应是1.45米,体重是252.5千克应是25.25千克(向左移动一位);0.137米应是1.37米,体重3.35千克应是33.5千克(向右移动一位)?
2、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
怎样变化呢?这里面有何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结合主题,探究新知。?
1、?探究规律?
(1)?讲故事: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内容,从中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指名问)??????
?生:金棒的长度越变越长,由0.009米变到9米??(?)?
?师:是变了几次才变到9米的?我们能不能把它的长度改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指名回答,结合板书)?
???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3)请同学们分别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观察上面4个等式,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初步形成小组意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4)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各组的意见。教师相机点拨:?
①从上到下观察,从0.009到0.09小数点向哪移动了几位?千分之九米变成了多少米?也就是由9毫米变成了多少毫米?小数是怎样变化的?(向右移动了一位,千分之九米变成了百分之九米,也就是由9毫米变成了90毫米,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
②?用同样的方法将0.9、9与0.009比较,探究变化规律。?
(5)?用同样的方法从下到上观察,找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
2、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可多让几名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形成结论。)?
(2)课件出示规律,请学生把规律填完整:?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的原数1/10;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为题材,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第三环节】应用规律,体验成果。(课堂练习)?
???1.应用规律,快速抢答【课件出示】?
2.85×10=???0.518×1000=????3.9×10=???
?35.65÷10=??14.5÷100=?
12÷1000=?
2.
在下表中填出每种商品的总价。(图略)
3.
填上适当的数。
(1)把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
。
(2)把3.1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
。
(3)把0.03扩大到它的(
)
倍是30。
(4)把42缩小到它的
(
)
是0.04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互动游戏及抢答的形式进行练习,在提高课堂气氛的同时,更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升华提高并自我评价。?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
学生自我评价,对知识的掌握。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附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向右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
向左移动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