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4、动物的防御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执教人
导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2、知道环境对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过程方法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通过观察,采集数据,查阅资料等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尊重证据。
学习重点
重点:知道环境对动物生活的影响,知道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方法。
学习难点
难点: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课前准备
1、红、黄、绿三色的条型塑料片每组10片、秒表一只。2、自带各种动物防御敌害书籍。
导与学设计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变色龙视频资料,引导的认识动物的防御行为。
2.学生发现动物防御敌害的方法,引出本节课题。
播放视频资料
通过播放变色龙视频资料,引导的认识动物的防御行为。
自主学习
二、认识动物的防御行为
1.(展示图片)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容易观察到图片中的这些动物吗?为什么?
2.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不容易,因为它们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很接近;有的形态像周围植物的一部分。
3.教师小结:它们不容易观察到,是因为它们的肤色或者形态伪装和周围的环境很相似,这样我们就不容易发现了。同样,找东西也是这样。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4.学生分组实验:把红、黄、草绿三色的塑料片各10片,随意撒在花坛边的草丛里,每次让一个同学用10秒时间去捡。把每个同学捡回的片数记录下来。
注意:塑料片形状要一致。要统一计时方法,做好分工协作。
5.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草绿色的塑料片因为和草的颜色、形态相近,不容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
6.说一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身体颜色、形态对生存的作用。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在自然环境里,我们容易观察到图片中的这些动物吗?为什么?
对,大家刚才说的比较好。它们不容易被观察到,因为它们的肤色或形态伪装的和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点拨导思]
注意:塑料片形状要一致,要统一计时方法,要做好分工协作。
引导概括: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容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了。
合作探究
三、观察其他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
1.分组观察刺猬、蜗牛等动物在遇到危险时的反应。
2.交流汇报:刺猬身上都是刺,防御时会缩成一个刺球;臭虫会释放臭气;蜗牛防御时会缩进壳里……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防御敌害的特点?
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在完成“具有相同特点的动物”这一环节,学生可能会有些难度,教师科技史引导学生利用书籍,查阅资料来完成这些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或利用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
交流提升
四、学生自由交流。
1.动物未来生存必须具备一些适合生活环境的防御敌害的措施。但是不同的动物的防御措施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2.不同动物的防御措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关。
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识不同的动物的防御措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关。
巩固拓展
拓展课后完成最后的问题“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即是对本课的小结,也是学生在观察、体验、感知和学习之后的全面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同时,要实施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训练。
作业设计
长江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4、动物的防御
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方法:保护色、拟态等。
动物的防御措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关。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1.用秒表定时计时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要通过示范、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
2.观察刺猬、蜗牛在危险的环境中的身体反应的活动,小动物的选取不必拘泥于刺猬。因为虽然特点鲜明,但不易准备。这里只要是能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小动物都可以。
3.学生通过查阅书刊获取知识,书籍的来源可以是教室的图书角,也可以由教师准备或学生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