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离 骚
楚 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的关系
楚辞的形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之《孺子歌》
楚辞的形成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 话色彩
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
楚辞的特征
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中 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 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 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 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 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的特征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
·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
《离骚》
· 追忆往事,叙写现实;
《离骚》
· 追忆往事,叙写现实;
· 探求未来,驰骋想象;
《离骚》
· 追忆往事,叙写现实;
· 探求未来,驰骋想象;
· 回到现实,以死殉志。
《离骚》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
·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
·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 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
·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 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 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精神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诵读课文
屈原的光辉
理想主义
屈原的光辉
理想主义
爱国主义
屈原的光辉
理想主义
爱国主义
浪漫主义
屈原的光辉
屈原的理想主义光辉
屈原的理想主义光辉
他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的理想主义光辉
他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他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的理想主义光辉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的理想主义光辉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的理想主义光辉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的理想主义光辉
屈原的爱国主义光辉
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
从时代风尚看,先秦时代效忠祖国远没有形成普遍的道德准则,纵横家朝秦暮楚,军事家杀妻求将,人才跨国界自由流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均属天经地义。
屈原的爱国主义光辉
渔 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 父
看见屈原
掀起两千年来睫毛的尘土
我看见你了
我看见了祖国的单薄
摄进你纤瘦的身影
列强的铁骑
踏穿你圆睁的瞳孔
我看见你了
我看见你在沅湘舞剑
却怎么也舞不出凌厉的剑气
我看见你在汩罗咳血
染红了楚地的最后一抹夕阳……
我看见你了
郑袖没有看见
上官没有看见
怀王也没有看见
合上睫毛我泪流满面
而黄河的流波依旧浑浊
三闾大夫啊
我终于明白了
你为什么会去写诗!
屈原的浪漫主义光辉
《诗经》
——温和蕴藉
屈原的浪漫主义光辉
《诗经》
——温和蕴藉
《离骚》
——恢弘瑰丽
屈原的浪漫主义光辉
浪漫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浪漫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堕北风中。
浪漫的语言
浪漫的语言
· 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艳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色彩秾丽炫目。
浪漫的手法
浪漫的手法
·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歼、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
浪漫的手法
·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歼、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
· 全诗中各种比兴手法构成完整的系统,连缀成一个华美的深远的整体境界。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脩美人,以媲於君。
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浪漫的句式
浪漫的句式
·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浪漫的句式
·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 “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 转纡徐,富于抒彩。
“兮”字的意味
· 构成诗歌多变的节奏
“兮”字的意味
· 强烈的咏叹抒彩,抒发悲愤激怨 的悲剧情绪
· 构成诗歌多变的节奏
“兮”字的意味
· 强烈的咏叹抒彩,抒发悲愤激怨 的悲剧情绪
· 构成诗歌多变的节奏
· 构成反映荆楚文化的自由浪漫精神的 文化元素
“兮”字的意味
“兮”字在楚辞中的多种位置和意义:
1)置于每一句的中间,如《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
“兮”字在楚辞中的多种位置和意义:
1)置于每一句的中间,如《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
2)置于上下句的中间,如《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兮”字在楚辞中的多种位置和意义:
3)置于下句末,如《橘颂》
后皇佳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1)置于每一句的中间,如《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
2)置于上下句的中间,如《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兮”字在楚辞中的多种位置和意义:
浪漫的想象
纵横驰骋的想象,铺陈描叙的写法,“香草美人”的比兴构筑出一个瑰奇幻丽的艺术境界。
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