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2

文档属性

名称 离骚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02 17: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离骚
屈原和楚辞
之辉煌地位
· 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
·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 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 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精神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开创了文人为诗的时代
·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 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 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精神
楚 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 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地诗歌形式
楚地方言声韵
楚地风土人情
楚 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地诗歌形式
楚地方言声韵
楚地风土人情
  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是楚辞的基本特征, 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楚辞的名称
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
楚辞的形成
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的关系  
楚辞的形成
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的关系  
楚辞的形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之《孺子歌》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 话色彩
  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
楚辞的形成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离骚》的内容
· 追忆往事,叙写现实;
· 探求未来,驰骋想象;
· 回到现实,以死殉志。
《离骚》的内容
· 追忆往事,叙写现实;
· 探求未来,驰骋想象;
· 回到现实,以死殉志。
《离骚》的内容
神游天地 上下求索
占卜降神 询问出路
《离骚》的浪漫艺术世界
· 神话世界
· 往古世界
· 香草美人世界
《离骚》的浪漫艺术世界
往古世界
  《离骚》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榜样;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三后” 尧舜 桀纣 )
香草美人世界
  涉及到的美草香花多达几十种。这些美草香花意象和诗人的内美、高洁、清白等道德本质是相对应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形象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品德之高洁,道德之芬芳。
聆听诵读,体会本诗形式上的特点
浪漫的句式
浪漫的句式
·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浪漫的句式
·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 “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  转纡徐,富于抒彩。
· 强烈的咏叹抒彩,抒发悲愤激怨 的悲剧情绪
· 构成诗歌多变的节奏
· 构成反映荆楚文化的自由浪漫精神的 文化元素
“兮”字的意味
“兮”字在楚辞中的多种位置和意义:
3)置于下句末,如《橘颂》
后皇佳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1)置于每一句的中间,如《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
2)置于上下句的中间,如《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兮”字在楚辞中的多种位置和意义:
浪漫的句式
·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 “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  转纡徐,富于抒彩。
· 大量使用对偶句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 替余 以 蕙纕 兮
又 申之 以 揽茝
诵读课文 
长 太息 以 掩涕 兮,
哀 民生 之 多艰。
疏通大意
余虽 好修姱 以 鞿羁 兮,
謇朝谇 而 夕替。
既 替余 以蕙纕 兮,
又 申之 以揽茝。
亦 余心 之 所善 兮,
虽 九死 其 尤未悔。
怨 灵修 之 浩荡 兮,
终 不察 夫 民心。
众女 嫉 余 之蛾眉 兮,
谣诼 谓 余 以善淫。
固 时俗 之 工巧 兮,
偭 规矩 而 改错。
背 绳墨 以 追曲 兮,
竞 周容 以为度。
忳郁邑 余 侘傺 兮,
吾 独 穷困 乎 此时 也。
宁 溘死 以 流亡 兮,
余 不忍 为此态 也。
鸷鸟 之 不群 兮,
自 前世 而固然。
何 方圜 之 能周 兮,
夫孰 异道 而 相安?
屈心 而 抑志 兮,
忍尤 而 攘诟。
伏清白 以 死直 兮,
固 前圣 之 所厚。
悔 相道 之 不察 兮,
延伫乎 吾将反。
回 朕车 以 复路 兮,
及 行迷 之 未远
步 余马 于兰皋 兮,
驰 椒丘 且 焉止息。
进 不入 以 离尤 兮,
退将 复修 吾初服。
制 芰荷 以为衣 兮,
集 芙蓉 以为裳。
不吾知 其 亦已 兮,
苟余情 其 信芳。
高 余 冠之岌岌 兮,
长 余 佩之陆离
芳与泽 其 杂糅 兮,
唯昭质 其 犹未亏。
忽 反顾 以 游目 兮,
将 往观 乎 四荒。
佩缤纷 其 繁饰 兮,
芳菲菲 其 弥章。
民生 各有 所乐 兮,
余独 好修 以为常。
虽 体解 吾犹 未变 兮,
岂 余心 之 可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