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
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学习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
言词汇、文化常识。
2、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及主旨,能
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学习重点)
3、理解孙权劝学的劝诫艺术,领会故事中所
蕴含的人文思想。(学习难点)
4、能在对比阅读同类主题的文章中,提升文
言文的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学习方法
一读——正字音
二读——疏文意
一读
正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读
正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读
正字音
注意以下几种句式的朗读节奏:
1、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
⑴权∕谓吕蒙曰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
见∕往事耳
3、四字句,一般是2∕2的节奏。
但当∕涉猎
与蒙∕论议
士别∕三日
结友∕而别
一读
正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
疏文意
活动流程:
1、小组内自由诵读课文
2、同桌对译,用铅笔勾画出翻译难点、疑点。
3、重点句翻译指导。
4、完成导学案上文言知识小结。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
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______
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要求不高,可行)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言多务,孰若孤?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
(委婉的批评)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二读
疏文意
【文言知识小结】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呢”。)
2、古今异义
⑴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⑵但
古义:只
例句:但当涉猎
今义:连词,表转折
二读
疏文意
3、古汉语句式
⑴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
⑵省略句
孰若孤?
译文:你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有那么多事务)?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展情节
孙权劝学
见艺术
深拓展
劝中展情节
明确人物
梳理情节
劝中展情节
孙权(吴国国主)
吕蒙(吴国大将)
鲁肃(吴国谋臣)
劝中展情节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学
就学
赞学
善
听
证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劝中见艺术
【学习内容】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孙权
劝
善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反复朗读,体会孙权劝说的语气和态度。
劝中见艺术
【小结】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脱,“乃始就学”。
劝中见艺术
【活学活用】学习孙权的劝说艺术,小组内设定具体情节,进行劝说。
1、有观点
2、有要求
3、有指导
4、有实例
劝中深拓展
【拓展训练】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②暮:晚,迟。③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④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昏暗。
比较《孙权劝学》和《师况劝学》两篇文章的异同。(提示:可在内容、手法、主旨等方面思考比较)
劝中深拓展
【补充阅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解】1.
跬(kuǐ
):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2.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3.
骐骥(qí
jì):骏马,千里马。4.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十驾”后漏说一句,可能是“则亦及之”。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5.
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6.
锲(qiè):用刀雕刻。7.
金石可镂(lòu):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8.
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9.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10.
螯(áo):螃蟹的大钳子。11.蟹六跪而二螯:螃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12.用心躁也:因为用心不专一。躁:浮躁,不专心.
要求:1、背诵荀子的《劝学》(节选)
2、理解文段大意,感受荀子的劝诫艺术。
吴下阿蒙:
两个成浯的含义: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刮目相待: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拓展延伸
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