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
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训练
〖基础练习〗
1.暑假小勇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旅游。沿途自然景观变化的规律是(???
)
A.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2.下列灌溉农业区,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的是( )
A.河西走廊
B.宁夏平原
C.河套平原
D.成都平原
3.甘肃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干旱地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纬度较高
B.地势较高
C.距海较远
D.热量较多
4.对于河套平原农业特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农业
B.灌溉农业
C.河谷农业
D.高寒农业
5.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西北地区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利设施是( )
A.坎儿井
B.三门峡
C.小浪底工程
D.三峡工程
7.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科技条件
8.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西北地区的是(
)
①“塞上江南”
②“高原之舟”
③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④“中华水塔”
⑤
坎儿井
⑥“
鱼米之乡”
⑦我国陆地最低点
⑧“林海雪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⑦⑧
C.①③⑤⑦
D.④⑥⑦⑧
9.下列各组地形中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是(
)
A.河套地区和宁夏平原
B.准噶尔盆地和黄土高原
C.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
10.坎儿井是下列哪个省区的著名引水工程(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青海
〖能力提升〗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下表为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水源充足
1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
)
A.小麦
B.瓜类
C.棉花
D.蔬菜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上海相比,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A.资金、技术
B.劳动力、信息
C.原料、能源
D.交通、市场
14.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分布
B.沿矿产分布
C.沿江分布
D.沿湖泊分布
下图为一条旅游线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下列描述最能呈现该线路特色的词句是(
)
A.黄河源头冰雪天,绵羊慢走在山间
B.重走丝绸古道路,干旱困扰使人愁
C.阴山脚下威风鼓,黄土高原信天游
D.葡萄瓜果齿留香,青藏高原雪飘扬
16.关于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线路西南侧的山脉是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之一
B.该线路西南侧的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C.如图所示省份全部位于青藏高原
D.我国最大的河流流经如图所示的省份
读“西北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西北地区植被景观自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18.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以下开发与保护措施不当的是
( )
A.合理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适度发展旅游业
D.防治土地荒漠化
读
“我国西北某荒漠化地区的年等降水量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地区出现⑤地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20.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荒漠化措施最可行的是
A.全部种树
B.①地种硬叶林
C.②地种草
D.③地种阔叶林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牧民季节性地
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主要受
A.聚落分布的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煤”变“油”的技术。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
)
①该技术耗资较少
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大
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④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煤”变“油”项目应布局于(
)
A.内蒙古、秦、晋
B.蜀、黔、鄂
C.新、青、宁
D.京、津、沪
家住山东省济宁市的小明利用暑假到新疆旅游,在新疆境内所走的线路为由①城经②城到③城,参观了沿途风光,考察了当地的风土民情。热心的小明回到济宁后,向他的同学讲述了旅游见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小明讲述的见闻如下,与事实不符的是(
)
A.沿途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B.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却寒气袭人
C.举目远眺,经常看到连绵的雪山
D.沿途有的地方可见到坎儿井
26.小明对沿途农业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
A.①城附近农民在晾制葡萄干
B.②城郊区农民在给棉花施肥
C.连绵的绿洲上,雨水充足,水稻茂盛
D.绿洲零星分布在山麓处
〖试试综合题〗
27.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A:________地区B:________地区
(2)我国B地区和C地区的分界线①是________(山脉)、②是________(河流),该线以北的农田类型主要是________地;C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有哪些经济作物________。
(3)D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4)A、D两地区农业以________业为主;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________。
28.下图为我国区域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连云港濒临_____________(海);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线经过的地形区A是__________。
(2)与连云港相比,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_;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3)乌鲁木齐所在省区适合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_______。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岭,与北美落基山、中欧阿尔卑斯山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的具有生物地理分界意义的山脉。广义上的秦岭长约1600千米,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有诗描述它:“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秦岭动植物种类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随着公众森林旅游需求的日趋多样化,长距离徒步穿越自然区域的需求快速增长,“秦岭森林步道”成为广大野外徒步爱好者的旅游胜地。
(1)四大地理分区中,①是
地区。
(2)②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3)太白山山麓的太白县城海拔约1567米,夏季平均气温约19℃.当县城气温为15℃时,推算山顶的气温约为
℃。
(4)请写出秦岭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地理意义。(各写一条)。
(5)冬季到“秦岭森林步道”徒步旅游,选择的不同于夏季的装备有哪些?(至少列举两类各一条)。
参考答案
1.C2.A3.C4.B5.B6.A7.B8.C9.A10.A11.C12.B13.C14.C15.B16.A17.C18.B19.B20.C
21.C22.D23.
C
24.A25.A26.C
27.青藏
南方
秦岭
淮河
旱
小麦
棉花、大豆、甜菜等
干旱
畜牧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28.黄海
黄土高原
较大
海陆位置
畜牧业
29.(1)青藏;(2)干旱;(3)1.8;(4)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5)羽绒服、秋衣秋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