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教案及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观舞记》教案及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18 09:45:22

文档简介

观舞记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冰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感悟本文从语言形式到表现内容上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描写。
  2、 鼓励学生了解、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丰富文化素养。
过程方法:
1、 通过阅读、感知、赏析、表述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并巩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将阅读与想象充分融合, 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印度舞蹈艺术的“飞动的‘美’”。
重点 1. 品味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 用语言文字表现某种其他的艺术形式;通过反复诵读作者观舞之后的感受,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舞蹈,请学生用心欣赏,感受音乐及舞蹈之美。之后,请一两位学生尝试口头描绘。
(生自由发言)
优美动人的音乐,灵动跳跃的舞姿,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没有感觉没法将这种视觉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请不要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定会有所收获。
二、读准加点字音
yī yā mù pín cù càn sǒu chēn
咿呀 静穆 颦 蹙 粲然 斗薮 嗔视
chì zhà xiè yán yīng xuàn xiù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尽态极妍 珠缨 炫转 星宿
三、初读课文,感受美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下重要信息,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
问:1、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明确:11~18自然段
表达感受 —— 观赏舞蹈 —— 赞美感谢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飞动的美
3、文中的那句话最能概括这种“飞动的美“呢?
明确:白居易的诗句“珠缨旋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舞。”
四、赏读课文,发现美
细读课文11—18段(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问: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
身体、服饰、神态、心灵
五、研读课文,探究美
问:1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
2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3这篇文章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精妙的词语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段,用以下角度进行评点。
(1)最细致的观察
(2)最贴切的词语
(3)最优美的句式
(4)最精妙的修辞
(请学生用原文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描绘美
1、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
杨丽萍《雀之灵》、邰丽华《千手观音》、黄豆豆《醉鼓》等。
明确:根植于文化;全身心投入,忘乎一切。
2、观看视频,结合自己的体验,仿照本文的写法,描写一下。
杨丽萍《雀之灵》(用心欣赏、用心描绘)
提示与要求:
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
2、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
3、结合课文12—18段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
(各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1、2、3中的一种方式表达。)
(将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描绘身体、服饰、神态、心灵。之后,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成果,及时给予评价和纠正。)
七、小结
用你明亮的眼睛去观察
用你聪敏的双耳去倾听
用你美好的心灵去感受 艺术——就在你我身边!
用你灵巧的双手去描绘
用你优美的语言去表述
八、作 业
1、摘抄古今描写歌舞的诗文;欣赏几支“心灵之舞”《观舞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多媒体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中的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师生交流介绍作者
冰心(1900.10——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谈初读体会(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能否从文中找出一个来概括 (飞动的美)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 (16、17、18三个自然段。)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用波浪线划出并朗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
3、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 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4、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全班讨论。
5、这篇文章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精妙的词语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段,用以下角度进行评点。 
6、你认为卡拉玛姐妹因何能舞出如此美妙的舞蹈呢?
7、美词美句积累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1、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请问同学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如杨丽萍《雀之灵》、邰丽华《千手观音》、黄豆豆《醉鼓》等。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形体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服饰  飞动的美
         心灵之舞  神态19、《观舞记》教学设计
预习提纲:
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温故知新,再次了解作者冰心。
反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划下重要信息。
了解一下印度舞蹈和印度文化。
熟悉一些中国的优秀舞蹈作品。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 感悟本文从语言形式到表现内容上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描写。  2、 鼓励学生了解、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丰富文化素养。过程方法:1、 通过阅读、感知、赏析、表述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并巩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将阅读与想象充分融合, 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印度舞蹈艺术的“飞动的‘美’”。
重点 品味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2.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 用语言文字表现某种其他的艺术形式;通过反复诵读作者观舞之后的感受,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安排 活动内容目的
活动板块1、 以舞导入,渲染情境活动板块2、初读课文,感知美活动板块3、赏读课文,发现美活动板块4、研读课文,探究美活动板块5、迁移拓展,描绘美 通过舞蹈片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赏读课文精彩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总结学习描绘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学习收获。让学生学以致用,描绘舞蹈等艺术
三、课前准备
教 具 学 具
多 媒 体 钢笔、涂色笔、练习本
四、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用心观赏,用心聆听,之后尝试描绘。[活动 2] 1、 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观舞前后的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
2、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3、文中的那句话最能概括这种“飞动的美”?[活动 3]细读课文11-18自然段大声且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与同学们分享;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飞动的美”的? [活动 4] 作者为何能将这具有飞动之美的舞蹈用语言呈现出来呢?[活动 5]1、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2、请同学们再观看舞蹈《雀之灵》,再次描绘。 学生观看一段舞蹈,思考如何对舞蹈进行描述。教师引入新课。 了解作者,学习字词。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三个思考题。教师引导提示并做出解释。 精美句段诵读,分享体会舞蹈和语言之美。(1)学生品读课文重点语句(11—18自然段)(2)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教师就“光艳”内容进行示范性勾画。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曼舞”、“神韵”等的内容。学生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归纳总结,并能从原文中找出例证。本次活动教师应关注:(1) 学生得出的结论;(2)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敢于发表个人的观点。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所知的中国的心灵之舞,并且结合课文加深对何谓心灵之舞的理解。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方法去描绘舞蹈《雀之灵》,自我检测。教师对学生的描绘进行评价。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通过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观舞的最强烈感受,为其充分理解舞蹈“飞动的美”做准备。 指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语句;教会学生在原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从中发现美的细节、美的画面;在交流中提高表述能力;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感受美的语言、积累美的语言。 加深个人感悟,得到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丰富文化素养。为学以致用,去描绘各种形式的艺术之美做准备。加深学生对心灵之舞的理解;学以致用,检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是否掌握的一些描绘舞蹈艺术的方法。

板书设计: 19、 观舞记 冰心
表现 光艳 语言美 ———— 舞蹈美 曼舞 飞动的“美” 神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