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30 20: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体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是有丝分裂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与植物细胞大体相同
C.细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
D.显微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中,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
2.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c时期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3.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通常要进行“化疗”,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抑制癌细胞增殖,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这些化学药物可能是抑制了
(  )
A.DNA复制
B.着丝点分裂
C.纺锤体形成
D.细胞的缢裂
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发生凋亡的神经细胞约占50%
B.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其凋亡速率较白细胞快
C.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可攻击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D.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可导致正常基因序列受到损伤
5.
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图,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乙过程中细胞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B.丙过程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
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
6.甲组用15N、
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
15N、
32P、
35S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甲组中在
DNA
中找到15N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35S
B.甲组中在
DNA
中找到15N,在外壳中找到
15N

35S
C.乙组中在
DNA
中找到15N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35S
D.乙组中在
DNA
中只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35S
7.用TMV型和HRV型病毒分别感染烟草,都会使烟草得花叶病,并都能从染病的烟草叶中分离出各自的子代病毒。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到一起,组成重组病毒,用这样的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

A.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B.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C.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D.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8.下列关于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分子是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
B.DNA
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C.DNA
分子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
D.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9.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
B.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1/m
C.如果一条链上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4∶3∶2:1
D.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00个
10.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嘧啶碱基=5︰3,则此生物最可能是(

A.T2噬菌体
B.肺炎双球菌
C.酵母菌
D.烟草花叶病毒
11.用15N标记了两条链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目是260个
B.
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为1∶4
C.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单链与含14N的单链之比为1∶7
D.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60个
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表达过程所需的原料有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B.参与翻译过程的RNA均为单链结构,其内部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C.转录和翻译的场所都是细胞质
D.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有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13.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14.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是DNA,Y是RNA,则Z是逆转录酶
B.若X是DNA,Y是mRNA,则Z是脱氧核苷酸
C.若X是RNA,Y是DNA,则Z是限制性内切酶
D.若X是mRNA,Y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Z是氨基酸
15.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即可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全部控制
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D.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16.下图表示菠菜体细胞内的四个重要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能完成甲、乙、丙、丁生理过程
B.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完成甲、乙、丙、丁生理过程
C.根细胞核糖体内进行乙、丙过程
D.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能进行甲、乙、丙生理过程
17.下列措施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栽种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C.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
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物
18.初春在密闭透明玻璃温室内,一天中的光照强度与温室内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分别如图中曲线Ⅰ、曲线Ⅱ所示。在采取某项措施后,温室内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如图中曲线Ⅲ所示。采取的这项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增加CO2浓度
D.增加O2浓度
19.植物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下图为植物气孔开张度的一种调节机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CO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当SO2浓度过高时,叶肉细胞内C3的
含量上升
C.ABA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伤害
D.当C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
20.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此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则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右移
二.简答题(一共4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赫尔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不是标记在同一种噬菌体上,这其中蕴涵的设计思路是:______
____
___。
(2)如何制备35S标记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中,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
22.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①②③分别表示_____
,
,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在同一个场所中.在人体细胞中,发生上述三个过程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
_,_
_
,
.
(2)参与③过程的RNA有______.
A:tRNA
B:rRNA
C:mRNA
D:以上三项都有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共有500个碱基对,则该DNA分子复制第3次时需要___
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密码子有GGU、GGC、GGA、GGG)变成缬氨酸(密码子有GUU、GUC、GUA、GU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在“都
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
_

23.图甲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组成分裂间期,M期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甲表示的是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某时期,该时期的特点是
。?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该细胞与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二者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3)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该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结合图乙分析,预计最快约    h后会在M期检测到被标记的细胞。?
(4)图丙中的核DNA含量为2C到4C的细胞,处在图乙所示的    期(填写图中符号)。由图丙可知,若取样的6
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分裂期)的细胞有260个,则处于G2期的细胞为    个。
24.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甲、乙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
(3)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________h,其中有光照且光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______________(用字母回答),限制EF段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______________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4)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强度至少要大于
________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答案
1-5
AAABB
6-10
CBCDD
11-15
DAADB
16-20
DCCBC
21.(1)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
(2)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含35S的大肠杆菌。
(3)C
(4)由于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较高;由于培养时间过短,没有来得及入侵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较高.
22.
(1)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能;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
(2)D
(3)1820
(4)G//C替换成T//A(或C//G替换成A//T)
(5)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3.
(1)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2)动物细胞细胞膜中央凹陷缢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
(3)1
(4)S
1240
24.(1)叶绿素a?????????
?
?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
(2)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向左移动
(3)14??
???
?AB和CD????
???CO2浓度????
???S2>S1+S3
(4)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