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九课
对外开放
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利用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示意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理解改革开放这一国策给我国带来的巨变。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建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广东
福建
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投资
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对外开放的起步
——
经济特区
在哪里(特点)?
一、对外开放的起步
——
经济特区的建立
25年,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1979年的深圳
深
圳
经
济
特
区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对外开放的起步
——
经济特区的建立
意义: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
…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一、对外开放的起步
——
经济特区的建立
1、我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
2、我国的对外开放最终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对外开放领域扩大——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一、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扩大:
①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扩大:
②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海南岛
③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扩大: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上海浦东开发区
扩大: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⑤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5个沿江城市,满洲里等13个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18个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扩大: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入世”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1.时间:2001年12月
2.影响:
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开辟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
开拓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入世”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对外开放的续写
改革开放40年里,有哪些大事是值得你去推荐的。
三、对外开放的续写
从衣食住行——谈谈春天的改革开放。
三、对外开放的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