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小调查:说说你熟知的人?
亲人?
老一辈革命家?
娱乐明星?
游戏人物?
老师?
朋友?
同学?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4年10月,我们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
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
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问题探究: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1、为什么国家领导人会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
3、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请你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1)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1950年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接受研制原子弹的重任,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他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期间还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艰苦的工作条件
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3)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过程: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杨利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七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航天精神: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
1999.11.20:
“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10.12:
“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9.25: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1.11.1:
“神舟8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2.6.16:
“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3.6.11:
“神舟10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6.10.17:“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
舟
飞
船
2016年10月17日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神舟十一号飞船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1)概况: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也有重要贡献。
(2)影响: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左)、袁隆平(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当代神农”“米神”
2.青蒿素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1)概况: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领奖
(2)荣誉:
思考: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中央政府又重视科技
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一心报国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毛泽东,1956年。
2.“双百”方针的含义是什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和成果是什么?
(1)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类别
文化成就
长篇
小说
话剧
音乐舞
蹈史诗
电影
《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林则徐》、《英雄儿女》
2、成果
红岩
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时代的风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3、改革开放后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成就:
课堂小结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神舟系列飞船
载人航天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袁隆平、
屠呦呦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文化事业
科技文化成就
1.
标志着我国打破西方国家核垄断的国防科技成就
是(
)
A.原子弹的成功爆炸
B.核导弹的成功试验
C.氢弹的成功爆炸
D.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
A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
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C
3.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
学奖,该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杨振宁
C.屠呦呦
D.莫言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