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故事导入,激发情趣
飞来峰,即
浙江绍兴城外的
宝林山,唐宋时
山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古代
传说此山自琅琊
县城东武县(现
在山东诸城)飞
来,故名。
诵读:读准字音,感受韵律
要求:
请结合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韵律。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品味:赏析诗句,体会情感
要求:
理解诗句意思,赏析诗句,体会情感。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我们大家要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了解作者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了解作者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途经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山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
自然是因为我站在最高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夫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下一点也不稀罕”
——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
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邪臣蔽贤,犹浮云障之日也。”
——陆贾《新语》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比较:登高抒怀,感悟哲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鹳鹊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齐声诵读,升华思想
多读书,立信仰,开视野,站得高望得远。为实现理想,不怕艰难,努力奋斗!
作业:拓展阅读,背诵积累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歌;搜集有关王安石的诗歌读一读,再背诵其中喜欢的一首。
2.
根据“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