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9课
对外开放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那农村改革的核心政策是什么?
2.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那城市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这个目标是什么呢?
课前知识互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增强企业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导入新课
这是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中国领导人头像。请问:他是谁呢?
他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了什么伟大决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区域不断扩大的过程等基础知识,掌握分析我国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的方法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历史图片、地图及阅读历史资料,掌握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对外开放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树立面向世界的意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课本预习导航
阅读课文P42——P44页,结合P45的“知识拓展”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适当标记。(8分钟)
1.什么是经济特区?何时设立的?在哪些地方设立了经济特区?
2.1984年,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采取了哪一措施?
3.1985年,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和设立沿海开放城市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1992年,我国继东部沿海陆续开放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该向哪里延伸呢?
5.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我国是何时加入这一国际组织的?
课本预习导航
A
B
C
D
1、什么是经济特区?何时设立的?在哪些地方设立了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我国决定在邻近港澳区的粤闽两省划出一定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进行经济开发建设的特殊区域。
1980年
记忆口诀:“生(深圳)下(厦门)三头(汕头)猪(珠海)”
2、1984年,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课本预习导航
3、1985年,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和设立沿海开放城市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A
D
C
B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
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
1988年
海南岛
经济特区
课本预习导航
4、1992年,我国继东部沿海陆续开放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该向哪里延伸呢?
内陆沿江城市、边境城市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相继开放,并逐步向市县地区扩展。
课本预习导航
5、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本预习导航
自学检测
1.我国于1980年,开始在广东、福建两省划出特定区域,设立经济特区。请问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
)
?
①深圳
②上海
③珠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1984年,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
)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开辟通商口岸
3.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国际组织。我国是何时加入这一组织的?(
)
A.1992年
B.1985年
C.1990年
D.2001年
(独立完成下列试题,小组内检查2分钟)
C
A
D
新课探究
材料:邓小平曾说过: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技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十几年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探究点一:
依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必要性。经济特区“特”在哪里?设立经济特区有哪些重要作用?
1.设立经济特区的必要性在于:①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经济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行的。②设立经济特区是为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积累必要的经验。③是我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新课探究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陆地区陆续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探究二:
到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有何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新课探究
★探究三:
阅读课文P44最后一段,并结合P45的“相关史实”,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进行对外开放有哪些好处呢?
1.可以获得参与制定贸易规则的权利,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有利于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1.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
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
城市是
(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2.我国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一系列措施实行对外开放,其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B
D
课堂巩固练习
3.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1)在新疆喀什经济特区设立之前,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
(2)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体现出什么特点?
答: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经济特区
答: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开放区——内地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课堂巩固练习
海南岛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内
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厦门
汕头
广州上海等14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厦漳泉三角区
环渤海地区
课堂知识梳理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上海浦东开发区
前提不同:
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
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现在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史上的开放通商口岸有什么区别?
?
课堂知识延伸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