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离骚
屈原的光辉
理想主义
爱国主义
浪漫主义
屈原的光辉
渔 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从时代风尚看,先秦时代效忠祖国远没有形成普遍的道德准则,纵横家朝秦暮楚,军事家杀妻求将,人才跨国界自由流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均属天经地义。
屈原的爱国主义光辉
屈原的浪漫主义光辉
《诗经》
——温和蕴藉
屈原的浪漫主义光辉
《诗经》
——温和蕴藉
《离骚》
——恢弘瑰丽
屈原的浪漫主义光辉
(一)浪漫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堕北风中。
浪漫的精神
(二)浪漫的语言
· 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艳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色彩秾丽炫目。
浪漫的语言
(三)浪漫的手法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歼、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
· 全诗中各种比兴手法构成完整的系统,连缀成一个华美的深远的整体境界。
浪漫的手法
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四)浪漫的想象
(五)浪漫的句式
·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 “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 转纡徐,富于抒彩。
· 大量使用对偶句
探 究
屈原带给我的
思考
那些日子,中国终于走到了应该有个性文学
的高点上了,因此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派出一个叫
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
系列矛盾和分裂,例如:信任和被诬、高贵和失
群、天国和大地、神游和无助、去国和思念、等
待和无奈、自爱和自灭,等等,然后再以自己的
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
高坐标: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
的诗人。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
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
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即
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
少。
看见屈原
掀起两千年来睫毛的尘土
我看见你了
我看见了祖国的单薄
摄进你纤瘦的身影
列强的铁骑
踏穿你圆睁的瞳孔
我看见你了
我看见你在沅湘舞剑
却怎么也舞不出凌厉的剑气
我看见你在汩罗咳血
染红了楚地的最后一抹夕阳……
我看见你了
郑袖没有看见
上官没有看见
怀王也没有看见
合上睫毛我泪流满面
而黄河的流波依旧浑浊
三闾大夫啊
我终于明白了
你为什么会去写诗!
屈 原
——蔡琴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汨罗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冷湿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 纵有多少无奈徒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躺在静湿的江底 还是期盼著拨桨的手撩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痕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你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等待著另一次际遇
看一看江上的阳光
本周作文
痛苦是人生都会有的体验,泪水与欢笑常常相伴相随。痛苦也是一种情怀。痛苦过是一种拥有,是内心进入思考与创新的必经之路。站在痛苦的高冈上,你望见了什么?请以“痛苦”为文题关键词,写一则作文。
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书写工整规范,没有涂改,否则重抄。4.写好姓名、学号。5.下周一交。
考一本练习讲评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可不白吃腥荤啊!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 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