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课课练(基础+提高+中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课课练(基础+提高+中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31 16: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精编精练(含答案)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位号:????
一、选择题。
1.小聪用桶从井里打水,小明从井里捞桶带上部分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对桶做的都是额外功
B.两人对水做的都是有用功
C.小聪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小明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2.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C.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3.要提高某一机械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A.增加机械做功的时间
B.减少机械做功的时间
C.尽量采取措施减少额外功  
D.增加机械的功率
二、填空题。
4.某机械的效率为50%,表示该机械做功时,
功在
功中所占的比例为50%。使用任何机械时,机械效率总是小于

5.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桶做的是________功,对水做的是________功;如果不慎把桶掉到井里了,从井中把桶捞上来时带了一些水,对桶做的是________功,对水做的是________功。
三、实验、探究题。
6.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
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一、选择题。
7.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则所做的有用功W有和此时的机械效率η分别是(

A.W有=500J,η=62.5%
B.W有=500J,η=80%
C.W有=800J,η=62.5%
D.W有=800J,η=80%
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做法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 
)
A.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B.减轻动滑轮的重力
C.改变绳子的绕法,减少承担重物的绳子的股数
D.减少物体的重力
9.如图,已知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2m。小明沿斜面将重为400N的货物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10s。已知拉力大小为300N,绳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对货物做的有用功是1200J
B.小明对绳的拉力的功率是80W
C.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6.7%
D.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90N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小明用100N的拉力(方向不变)把物体匀速提升2m,用了l0s,则此过程中有用功是
J,额外功是
J,拉力的功率是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11.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3m长的斜面,把120kg的重物提高1m,若实际用力为500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N。(g取10N/kg)
三、实验、探究题。
次数
钩码重力/N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3
6
10
30
90.9%
1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未填,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或“越低”)。
(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

A.71.6%
B.82.6%
C.92.4%
四、综合计算题。
13.如图所示是用动滑轮提升货物A的示意图。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450N的货物A在5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0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5000J。求:(1)有用功W有;(2)拉力F的功率P;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14.斜面的高是1m,长是4m,把重1500N的物体沿斜面推上去所用的推力是500N,求:(1)斜面的机械效率;(2)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一、选择题。
15.(2019·荆门)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①A物体比B物体轻
②提升A的拉力较大
③提升A所做的额外功较少
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较多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④
16.(2019·本溪)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A,使物体A以0.2m/s
的速度水平向左匀速运动10s。已知物体A
重500N,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20N,拉力F的功率为30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拉力F的大小为40N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滑轮组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1000J
17.(2019·铁岭)如图所示,工人用160N的拉力F将重为300N的木箱在10s内匀速拉到长3m、高1m的斜面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6W
B.克服木箱重力做的功是900J
C.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2.5%
D.若只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斜面的机械效率不变
18.(2019·百色)如图所示,用相同滑轮装成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同一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高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甲=F乙
B.甲、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相同
C.甲、乙两个拉力的功率相同
D.乙滑轮组的额外功多
二、填空题。
19.(2019·恩施)如图,在粗糙斜面上将一个重为16N
的物体匀速拉到高h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0N,斜面长s=2m、高h=1m。其中所做的有用功为
J,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0.(2019·呼伦贝尔)搬动工人站在水平高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匀速竖直向上提升2m,当提升货物重为36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动滑轮重为
N(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将所提升货物重增大到48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1.(2019·淮安)如图所示,工人用50N的拉力,将80N的重物提升3m,所用的时间为20s。工人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拉力的功率是____
W,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22.(2019·南京)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在匀速起吊重4.2×103N的物体时,物体5s内上升了6m,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钢丝绳移动的速度为 
 
m/s;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则额外功为 
J,拉力F为 
N,其功率为 
W。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
23.(2019·淮安)画出图中滑轮组提升物体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4.(2019·铜仁)一个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5.(2019
·黑龙江绥化)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
。(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四、综合计算题。
26.
(2019·百色)某服务区水泵房每天需要将重为3×106N的水送到36m高的蓄水池里。若用电动机带动一台效率为60%的水泵工作5h来完成蓄水工作。问:
(1)水泵对这些水做了多少功?
(2)带动水泵的电动机的功率至少为多大?
27.(2019·天津)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为45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2m,拉力F为200N。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拉力F的功率。
28.(2019·赤峰)一木块重480N体积为0.08m3,用力F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到高处,如图甲所示。已知拉力F做的功W与木块沿斜面运动距离s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的额外功是320J。(g=10N/kg)求:
(1)木块的密度;
(2)拉力F大小;
(3)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精编精练
参考答案
1.D
2.B
3.C
4.有用

1
5.额外功
有用
有用
额外功
6.缓慢
2.4
24
83.3%
增大
物重、动滑轮重和摩擦
7.D
8.B
9.C
10.360
400
40
90%
11.80%
100
12.
88.9%
2.2
越高
C
13.
14.
15.B
16.C
17.C
18.C
19.16
2
80%
20.120
80%
21.240
15
80%
22.2.52×104
3.6
1.08×104
2000
7.2×103
23.
24.
25.(1)匀速缓慢
(2)71.4%
(3)越大
(4)0.54
(5)C
26.
27.
28.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