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29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29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0 14:09: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课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重点
1、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2、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难点
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课前预习(可分组进行,也可整体进行,但课堂展示时可以分组完成)
文学常识积累运用你能找到的资料,收集关于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出处、作者的主要作品等相关信息,上课时为大家展示。字词积累收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对生字注音,生词释义,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三、课文内容梳理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3、在这三间小屋中,你最看重哪间小屋?说说你的理由。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新课
宽敞的房屋可以栖息人的身体,但无法栖息人的灵魂,只有宽广的胸怀才可以栖息人的灵魂。我们来看看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是怎样给我们诠释胸怀和灵魂的关系的。
听,想。
用一句俗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结果展示(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作者展示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预约死亡》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经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生字展示
灼晃(zhuó)
潮汐(xī)
栖息(qī)赘生(zhuì)
襟怀(jīn)
广袤(mào)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金戈铁马(gē)
窗棂(líng)
矗立(chù)惊骇(hài)
濡养(rú)
灰烬(jìn)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tān)麾下(huī)
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huì)
笔记。
词义展示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宽宥:宽恕,原谅。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轻觑:轻视,小看。濡养:养育,培养。麾下:指将帅的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游弋:在水中游动。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笔记。
积累字词。
内容展示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间小屋:盛着爱恨——光明温暖第二间小屋:盛放事业——坚固优雅第三间小屋:安放自身——独特安稳2、作者为什么要修建这三间小屋?明确: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3、在这三间小屋中,你最看重哪间小屋?说说你的理由。点拨:不管喜欢哪一间小屋,能说出理由重要。示例:第一间小屋:人生不能没有爱,也不能没有恨,爱恨情仇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爱和恨放在心里。第二间小屋:事业才是人生的全部。一个人如果没有事业,一事无成,那他的生活将会失去全部的意义。第三间小屋:一个人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如果我们所生活的只是别人所生活过的,我们亦步亦趋地走着别人的老路,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4、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段意。明确: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看书,讨论。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理清课文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文本探究
阅读课文第7—8段,思考问题。1、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明确: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2、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明确: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阅读第9—13段,思考问题。3、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精神小屋的?明确: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4、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明确: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5、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明确: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读第14—17段,思考问题。6、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明确:这里的“自身”不是指人的个体生命,而是指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内在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7、如何理解“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这句话?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我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我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8、“安放我们自身”为什么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明确:之所以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这是不正常的,是很怪异的。读第18—19段,思考下面问题。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的理解。
主题探究
“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2、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明确: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3、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主题?明确: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讨论交流。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分析,逐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拓展延伸
毕淑敏是当今很有名气的作家,也可称得上是一位语言大师,她的作品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是富含丰富的哲理,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课后读毕淑敏的作品,收集一些毕淑敏的经典名句。
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的能力。
课堂小结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盛着爱恨
光明温暖盛放事业
坚固优雅安放自身
独特安稳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爱、恨
耕耘
珍视自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学习重难点
1、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2、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3、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掌握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宥(yòu)
襟怀(jīn)
云霓(ní)
自惭形秽(suì)
B.麾下(huī)
憎恶(zēng)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
C.广袤(mào)
积攒(zǎn)
挟持(jiá)
悄无声息(qiǎo)
D.几案(jī)
坍塌(dān)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ō)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自惭形秽:
不知所措:
林林总总:
俯拾即是: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抽丝剥茧:
相得益彰:
形销骨立:
间不容发:
可望而不可即:
辨析下面近似字,注音并组词。
弋(
)
濡(
)
骋(
)
.
戈(
)
孺(

聘(

.
填空
本文作者
,曾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后开始从事专业写作。《预约死亡》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经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被誉为是“
”的代表作。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
》,散文集《素面朝天》《
》《保持惊奇》,长篇小说《
》等。
自主学习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答:
.
.
.
2、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答:
.
3、在这三间小屋中,你最看重哪间小屋?说说你的理由。
答:
.
.
.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答:
.
.
.
三、课文阅读
读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2、你认为,文第8段中“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一句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有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简述理由。
答:
.
3、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第11段结尾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使之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一句。
答:
.
4、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答:
.
.
5、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答:
.
.
.
四、提高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冬霜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⑨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⑩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11)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12)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13)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作者:钱红莉。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答:
.
.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答:
.
.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
答:
.
.
4、文章第(11)(12)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
.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部分
B
2、A
3、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
止不如别人而感到
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
形销骨立: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销,消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得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望,远远地看
;即,靠近,接触。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4、
(yì)游弋
(rú)濡养
(chěng)驰骋
(gē)金戈铁马
(rú)孺子牛
(pìn)聘请
5、毕淑敏
新体验小说
昆仑殇
提醒幸福
红处方
自主学习
1、第一间小屋:盛着爱恨——光明温暖
第二间小屋:盛放事业——坚固优雅
第三间小屋:安放自身——独特安稳
2、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3、示例:第一间小屋:人生不能没有爱,也不能没有恨,爱恨情仇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爱和恨放在心里。
第二间小屋:事业才是人生的全部。一个人如果没有事业,一事无成,那他的生活将会失去全部的意义。
第三间小屋:一个人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如果我们所生活的只是别人所生活过的,我们亦步亦趋地走着别人的老路,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4、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二)课内阅读
1、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
2、不能,因为第一间小屋里还要用来盛恨,包括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等等。
3、对人的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濡养或腐蚀作用。
4、因为在当今世界里,我们在被世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往往会丢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5、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用独立的思考来重塑自我,同时认真地规划、寻找自己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四、提高阅读
1、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
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
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
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
2、(1)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2)“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③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
3、人生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一一得与失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失去的痛苦对人生更有帮助,更有意义。
4、示例: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为下文的抒情铺下情感基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人物
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
名誉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
作品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灼晃(zhuó)
潮汐(xī)
栖息(qī)
赘生(zhuì)
襟怀(jīn)
广袤(mào)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
窗棂(líng)
矗立(chù)
惊骇(hài)
濡养(rú)
灰烬(jìn)
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tān)
麾下(huī)
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huì)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宽宥:宽恕,原谅。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轻觑:轻视,小看。
濡养:养育,培养。
麾下:指将帅的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游弋:在水中游动。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爱情
光明温暖
事业
坚固优雅
自己
独特安稳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2、作者为什么要修建这三间小屋?
作者认,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3、在这三间小屋中,你最看重哪间小屋?说说你的理由。
人生不能没有爱,也不能没有恨,爱恨情仇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爱和恨放在心里。
示例1:
事业才是人生的全部。一个人如果没有事业,一事无成,那他的生活将会失去全部的意义。
示例2:
一个人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如果我们所生活的只是别人所生活过的,我们亦步亦趋地走着别人的老路,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示例3: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4、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6段)
第二部分(7-17段)
第三部分(18-19段)
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1、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排比
爱恨将会挤满小屋
比喻
爱恨交织的经历
假设
精神小屋应多装爱
胸怀宽广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2、第一间小屋中作者给我们强调的是什么?

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
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3、作者是怎样写第二间精神小屋的?
数字
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
对比
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4、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7万小时
工作35年
喜欢它,生活将充满快乐
不喜欢,生活如针芒在背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5、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6、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指什么?
自身
积极的心态
心灵的纯净精神的超越
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
珍视自我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
  7、如何理解“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这句话?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所追求的就是我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使我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之所以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这是不正常的,是很怪异的。
 8、“安放我们自身”为什么是一个怪异的说法?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主题探究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1、“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主题探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主题探究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主题探究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3、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主题?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延伸
  毕淑敏是当今很有名气的作家,也可称得上是一位语言大师,她的作品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是富含丰富的哲理,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课后读毕淑敏的作品,收集一些毕淑敏的经典名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