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母鸡 3(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母鸡 3(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30 14: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母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学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作者的态度变化,理清课文结构。
4.学习老舍用朴实、细致的语言描写事物、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5.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抓住重点字词,读悟结合,逐层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敬畏的情感历程,感受母鸡伟大的母亲形象。
2.进一步加深对平民作家老舍的了解。
【教学准备】
1.借助词典,查阅字词,读通课文。
2.继续通过网络、图书馆等信息渠道搜寻关于老舍的资料。
3.调动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母鸡特点的了解。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文本,理解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猫》一文的写作手法的不同。进一步民作家老舍,感受其朴实、细腻、真挚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单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四篇文章。《济南的冬天》和《养花》都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是那么地热爱生活,对生活的观察体悟细致入微。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走近老舍,共同欣赏他的另一部作品——《母鸡》。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用横线画出文中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在此过程中解释词语:“田坝、欺侮、顶……顶……”;强调读音:可恶(wù) 一撮(zuǒ)儿
3.认读生词:
(1)课件出示: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乘其不备 小疙瘩 欺侮
  挺着 警戒 啼叫 慈爱 忠厚 英雄 尖锐 孵出 一撮儿
  (2)抽读——齐读。  
(3)比一比:红蓝两色词语有什么不同。(红:贬义,出现在第一段;蓝:褒义,出现在第二段)
4.指名都整篇文章。思考: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5.理清文脉,尝试分段。
  【设计意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1)交流画出的两个句子:①我一向讨厌母鸡。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相机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2)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不敢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将课文分成两段。
  (3)交流评议。
三、自主学习,教学生字。
1.小组交流:本课中有哪些生字词难读或难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主教学:由提出生字词的学生做“小老师”或带大家读,或带大家写。
  3.教师检查。
  (1) 复习生词
①课件出示: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乘其不备 小疙瘩 欺侮
  挺着 警戒 啼叫 慈爱 忠厚 英雄 尖锐 孵出 一撮儿
②指名读。
(2)学习生字。
①课件出示:
坝 疙 欺 撮 孵 侮 瘩 哼 啼 锐、
②开火车读——齐读。
(3)生字扩词,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4)在拼音本上规范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母鸡》一课的生字词,初步阅读了课文,知道在文中老舍先生对母鸡先后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母鸡》。
1.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老舍态度的剧烈变化?
2.指名朗读全文。
思考中心话题: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从哪儿可以看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二、研读感悟,体会母爱
  1.研读第一段,培养概括能力。
  (1)读第一段,画出最能体现讨厌母鸡的句子,并尝试用一两个词概括。
  (2)交流讨论。
  ①学生读并找出句子。
  ②找出句中最能体现讨厌母鸡的词语。
  ③想一想这句主要写讨厌母鸡的哪一方面。(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预设要点:
  ①第一自然段抓住“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出:无病呻吟。(学生能总结出“吵闹”、“烦躁”即可。)
  ②第二自然段抓住“下毒手”、“趁其不备”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出:欺软怕硬。
  ③第三自然段抓住“发了狂”、“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出:居功炫耀。
【设计意图:在研读中培养语感与概括能力;教师即时反馈提升学生的语言,加深理解。分层要求,兼顾差异。】
  重点句子理解: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①出示句子,自读,交流句子写什么。
  ②体会夸张写法:聋子能听见母鸡叫吗?为什么要说聋子都受不了呢?
③怪不得作者在第一段第一句就写了“我一向讨厌母鸡”。了解这句话在段中的作用。(总起、引出下文)品读,读出讨厌来。
仿写:这座山太高了,
去少年宫的路我太熟了,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夸张手法的生动幽默。仿照句子说话,进行迁移创造。】
  2.研读第二段,培养分析能力。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出这一原因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出示中心句: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指名学生读句子——圈出重点词再读。
  (3)围绕中心句研读第二段。
  认真读课文第二段,找出体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词句,可以圈画,写感受,谈体会。
  (4)交流讨论。
预设要点:
  (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预设一:体会负责。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等)都是母鸡负责的表现。
  预设二:体会慈爱。
  句1: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①抓住“一点儿”东西就 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教子女吃之前还要“啄一啄”自读,谈感受。
  ②比较:鸡雏的肚子怎样?母鸡自己又怎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句2: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①读句子抓住“一声也不哼”感受慈爱,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比较:以前会这样吗?(联系第二自然段:对别的母鸡下毒手,咬下一撮儿毛来)体会慈爱。
  ③齐读这一句。
  预设三:体会勇敢。
  句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①抓住“不论……总是……”悟读。
  ②从“挺着脖儿”感受勇敢。
  句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①自读,谈感受。
  ②抓住“假若……一定……连……”读。比较:以前它见大公鸡是怎样的?(联系“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③指名学生读。
  预设四:体会辛苦。
  句子1: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叫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①抓住“它还半蹲着”体会母鸡为了给鸡雏创造温暖的场所,自己的辛苦。
②引导学生从第八自然段体会,“顶”什么意思?(很、十分) 这是北京的方言,从两个“顶”体会到什么?帮助学生概括出这里主要写出了母鸡“夜间睡不好”连晚上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辛苦。
  (5)再读中心句,体会母爱改变了母鸡,深入理解中心句,体会母鸡的伟大。
  (6)体会敬意。
  ①出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②质疑:对一只小小的母鸡有什么不敢的,作者用“不敢”恰当吗? 可否换成“不再”?
  ③小结:用不敢是对母爱的敬意。
  ④带着敬意齐读这一句。
  ⑤什么原因使我对母鸡怀有深深的敬意?齐读中心句。 (自主研究、讨论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带着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读,提升情感体验。)
(7)小结升华:是啊,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母爱所震撼。这仅仅是在赞颂鸡妈妈吗?是在赞颂所有的母亲。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一读。
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慈祥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老舍曾这样写到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浇灌的。”母亲教会了老舍做人,教会了他劳动。此时,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学生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或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佩之情。)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过渡引导:老舍先生用简简单单的语言却读出了不简单的感情,不一般的思想。还记得我们曾读过他的另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猫》吗?
三、比较写法,尝试运用
  1.请学生说说本文和《猫》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理解作者对猫的感情始终都是喜爱的,而对母鸡先是讨厌的,所以写法上本文是先贬后褒;本文的对比写法更能突出作者情感转变的不易,突出母爱的伟大)
  2. 老舍现在对母鸡敬佩有加,再听到母鸡的叫声,还会觉得它烦吗?将前三自然段改写成一段,把讨厌之情转变为喜爱之情。(机动,视课堂时间,可安排课下完成。)
四、走近老舍、拓展阅读
1.师生对话。《母鸡》是老舍在本单元中带给我们的最后一篇文章,说说你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推荐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屠格涅夫《麻雀》、普里什文《柱子上的母鸡》、老舍《草原》《我这一辈子子》中篇小说。
3.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小本本”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