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滴水经过丽江》2课时课件(共5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音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2课时课件(共58张PPT+教案+同步练习+音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31 11:30:57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美。
3.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技巧。
4.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丽江的风景美、建筑美、民俗美。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美。
3.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技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彩云之南,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而丽江更是多少人流连的美好,丽江,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今天,让我们跟随阿来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来一段诗意的旅程。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诗人,1959年生,当代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代表作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请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游记散文,也是对这次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3、知识链接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shè】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游记三要素
所至:即作者的游踪。(骨骼)
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骨肉)
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感。(灵魂)
4、抽生完成,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pái
huái)
轻盈(yíng)
喧哗(xuān)
硕大(shuò) 
斑斓(lán)
5、请你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斑斓:灿烂多彩。
矗立、屹立、伫立辨析
同:都有站立、立着的意思。
异:“矗立”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实物;“屹立”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彩,它可以用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伫立”主要指人长时间地站着。
例:(1)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他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
明确:“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作用:
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又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5段):以“我”—一滴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第二部分(第6~16段):以“我”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
4、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
明确: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四、合作探究
1、根据第2段的内容,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过程?想一想这个蜕变历程说明了什么?
明确:雪---冰---水
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2、文章的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以一滴水的视角介绍丽江的景物、历史,既自然亲切,又增添了人文色彩。
3、第3段““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
明确: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4、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5)看见了古城,看见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见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5、文章第7自然段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怎样的情景?
明确: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游人如织的画面以及玉龙雪山、黑龙潭的美景,说明了丽江现在的繁华景况,也展现了丽江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
6、如何理解第7自然段中的“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这两句话?
明确:这两句话写“我”看到的不同模样的人,暗示丽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7、文章第8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再次强调“我要流过四方街的心愿,表现了我”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独立成段,既照应上文第4段,又引出下文。
8、“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
明确:在古城里,“一滴水”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落、字画店、开满兰花的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从容的主人。
这一切显示着丽江古城的清幽、宁静,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显示出丽江古城与世界的沟通与融合。
9、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明确: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时平和、悠然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闲话中恬静、和谐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交谈中热情、融洽
10、“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句话紧扣标题,总结全文,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和视角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表现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
11、作者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第一人称来写,既便于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丽江古今的变化,娓娓道出丽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文章显得亲切真实;又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五、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喧哗(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
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xuān
huá(    )。
(2)
(我)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fěi
cuì(    )的玉器店。
(3)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
lì(    )在蓝天下面。
(4)潭水yìng
zhào(    )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      )啊。
(5)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cāng
jìng(    )的老柏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宸汐缘》的制片人表示,他要致力于打造一部既具有东方浪漫主义色彩,又映照现实爱情的电视剧。
B.这一盆三角枫艺术盆景出自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雷天舟,真是苍劲有力,虬枝天成,令人赏心悦目。
C.进入十月,素有“中华第一柚”之称的玉环文旦还没全面进入采摘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便纷至沓来。
D.每一位航天员在飞上太空前都需要进行模拟失重训练,这种天旋地转、目眩神迷的感觉非常人所能忍受。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美国能否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关键在于敲定一个比之前更好的协议。(在“敲定”前加上“能否”)
B.如今,我们的个人信息无时无刻在被收集,这些数据被屯集在银行、学校、
航空公司、电商平台,甚至快递公司。(在“无时无刻”后加上“不”)
C.中国大陆和港台歌星的联袂演出博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对各位歌星精彩的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对各位歌星”前加上“观众”)
D.这些年来,因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些企业造成严重损害,屡有发生。(删去“谣言”或“流言广为流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了丽江,感受到了丽江的古朴、厚重、和谐、宁静和美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感受丽江之美。
二、合作探究
1、一滴水畅游丽江,途中欣赏到哪几种美?如果把这些美看作是一幅幅画卷,请简要的概括出来。
明确:
①自然景观美——
风景画
②人文景观美——
建筑画
美不胜收
③风土人情美——
民俗画
2、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丽江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何处?
明确:(1)
风景画——自然景观美——美在多彩和构图
景致分明,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条,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色彩丰富,白色的雪花,白色的冰川,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盆地,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山茶,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2)
建筑画——人文景观美——美在富有地域特色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丽江悠久的四方街,宫殿式的木府,依山势水流而设的丽江街道,缓缓转动的水车,数量大形式多的小桥,构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丽江建筑画。
(3)
民俗画——风土人情美——美在丰富而融合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别具一格,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方街:“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它是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
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明确:
(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精神风貌:热爱生活,勤劳。
(2)在街道上,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精神风貌: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精神风貌:热闹,愉悦。
5、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依止”和“美丽”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依止”写出了古城的建筑倚靠自然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美丽”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写出了因古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自然更美丽的特点。
(2)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明确:用排比句式写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3)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一滴水”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巴东文字的喜爱与赞美,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
(4)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明确:用对比、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丽江的山水、人文风情抚平并净化了心情浮躁的远方游人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5)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明确:这个比喻极其巧妙。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画面感强,富有地方特色,极具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写作特色
1、
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方式,描述这“一滴水”看到的景象,展示丽江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不落俗套。
2
、语言富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旅程,着重展示了古城丽江风景、建筑及民俗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城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
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等了。
?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道遥游呢……
(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改动)
1.“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受骗上当——( 
 )——( 
 )——( 
 )——沁人心脾
3.品析语言。
①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5.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参考答案:
1.①非人工栽培或驯化的纯自然的事物;
②脱离喧嚣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2.非常得意
心旷神怡
一往情深
3.①句子运用“久久”与“匆匆”两个叠词,描述生动、口语化,表现出作者对山间空旷、幽静与山间自然纯正事物的喜爱。
②这个句子是对作者的动作描写,以“闭”“靠”“掏”“倒”“咽”等动词表现作者身处山境的自由与随意,表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4.童谣表现出儿童的纯真,陶渊明的“巷巾滤酒”表现其为人的纯朴、真实。以此来突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纯真、自由生活的热爱。
5.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与众游客形成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为下文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表现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六、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8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新课导入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彩云之南,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而丽江更是多少人流连的美好,丽江,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今天,让我们跟随阿来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来一段诗意的旅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美。
3.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技巧。
4.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丽江的风景美、建筑美、民俗美。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诗人,1959年生,当代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代表作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请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游记散文,也是对这次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知识链接
水车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shè】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点击播放20.《丽江古城风光》视频资料.mp4
知识链接
游记三要素
所至:即作者的游踪。(骨骼)
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骨肉)
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感。(灵魂)
1、抽生完成,给下面标红字注音。
砚池(
)
蘸(
) 
驿道(
)
矗立(
)
闸口(
)
眺望(
)
擦拭(
)
流淌(
) 
草甸(
)
徘徊(
)
轻盈(
)
喧哗(
)
硕大(
) 斑斓(
)
蜿蜒(
)
掺入(

预习检查
tǎng
xuān
shuò

pái
huái
zhàn
yàn
chù
zhá
chān
tiào
diàn
yíng
lán
yán
chān


)柏树

)柏林

)黄柏


)应当

)上当
bǎi


dānɡ
dànɡ


)牌坊

)染坊


)没收

)没有
fānɡ
fánɡ

méi
多音字
预习检查
渲(

暄(

喧(

喧哗
渲染
寒暄
xuān
xuàn
xuān
摄(

蹑(

蹑足
摄影
shè
niè
慑(

震慑
shè
绎(

译(

驿(

驿站
演绎
翻译



迭(

轶(

跌(

跌落
更迭
轶事
diē
dié

形近字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2、请你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映照:
苍劲:
眺望:
蜿蜒:
草甸:
目眩神迷:
照射。
①(树木)苍老挺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从高处往远处看。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例句:珠宝展柜里的饰品令人目眩神迷。
预习检查
徘徊:
掌故:
斑斓:
轻盈:
矗立:
五彩斑斓:
2、请你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疑不决。
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灿烂多彩。
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高耸地立着。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预习检查
矗立、屹立、伫立辨析
同:都有站立、立着的意思。
异:“矗立”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实物;“屹立”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彩,它可以用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伫立”主要指人长时间地站着。
例:(1)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他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作用:
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又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
一滴水经过丽江
“我”
时间、空间
对象
整体感知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明确:“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一层(第1、2段):点明“我”的身份----一滴水。
第一部分第二层(第3~5段):借“我”流下玉龙雪山的行程描写沿途风景。
第一部分(第1~5段):以“我”—一滴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6~8段):写“我”醒来后到古城前的见闻。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9~14段):写“我”流经古城时的所见所闻。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15、16段):写“我"流出古城,奔向大海。
第二部分(第6~16段):以“我”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
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4、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
玉龙雪山顶上
驿

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的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街道店铺
出城进入金沙江
整体感知
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5、勾画出一滴水流经丽江时形态变化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一滴水
雾气
一片雪
一粒冰
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一滴水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根据第2段的内容,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过程?想一想这个蜕变历程说明了什么?



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2、文章的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以一滴水的视角介绍丽江的景物、历史,既自然亲切,又增添了人文色彩。
合作探究
3、第3段““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5)看见了古城,看见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见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4、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自然风景之美
合作探究
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再次强调“我要流过四方街的心愿,表现了我”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独立成段,既照应上文第4段,又引出下文。
6、如何理解第7自然段中的“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这两句话?
7、文章第8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写“我”看到的不同模样的人,暗示丽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合作探究
5、文章第7自然段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怎样的情景?
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丽江游人如织的画面以及玉龙雪山、黑龙潭的美景,说明了丽江现在的繁华景况,也展现了丽江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
8、“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
在古城里,“一滴水”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落、字画店、开满兰花的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从容的主人。
这一切显示着丽江古城的清幽、宁静,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显示出丽江古城与世界的沟通与融合。
历史悠久
人文风情之美
合作探究
9、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交谈中热情、融洽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时平和、悠然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闲话中恬静、和谐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这句话紧扣标题,总结全文,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和视角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表现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
10、“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1、作者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第一人称来写,既便于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丽江古今的变化,娓娓道出丽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文章显得亲切真实;又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
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
B
解析:A项,融,应读róng。C项,徊,应读huái。
D项,吟,应读yín。
课堂检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xuān
huá(    )。
(2)
(我)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fěi
cuì(    )的玉器店。
(3)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
lì(    )在蓝天下面。
(4)潭水yìng
zhào(    )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      )啊。
(5)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cāng
jìng(    )的老柏树……
喧哗
翡翠
矗立
映照
目眩神迷
苍劲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宸汐缘》的制片人表示,他要致力于打造一部既具有东方浪漫主义色彩,又映照现实爱情的电视剧。
B.这一盆三角枫艺术盆景出自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雷天舟,真是苍劲有力,虬枝天成,令人赏心悦目。
C.进入十月,素有“中华第一柚”之称的玉环文旦还没全面进入采摘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便纷至沓来。
D.每一位航天员在飞上太空前都需要进行模拟失重训练,这种天旋地转、目眩神迷的感觉非常人所能忍受。
D
解析: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这里不合语境
课堂检测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能否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关键在于敲定一个比之前更好的协议。(在“敲定”前加上“能否”)
B.如今,我们的个人信息无时无刻在被收集,这些数据被屯集在银行、学校、
航空公司、电商平台,甚至快递公司。(在“无时无刻”后加上“不”)
C.中国大陆和港台歌星的联袂演出博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对各位歌星精彩的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对各位歌星”前加上“观众”)
D.这些年来,因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些企业造成严重损害,屡有发生。(删去“谣言”或“流言广为流传”)
D
解析:成分残缺,应在“损害”后加上“的事情”
课堂检测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了丽江,感受到了丽江的古朴、厚重、和谐、宁静和美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感受丽江之美。
合作探究
1、一滴水畅游丽江,途中欣赏到哪几种美?如果把这些美看作是一幅幅画卷,请简要的概括出来。
明确:
①自然景观美——
风景画
②人文景观美——
建筑画
③风土人情美——
民俗画




2、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丽江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何处?
合作探究
明确:(1)
风景画——自然景观美
(美在多彩和构图)
景致分明,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条,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色彩丰富,白色的雪花,白色的冰川,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盆地,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山茶,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合作探究
(2)
建筑画——人文景观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丽江悠久的四方街,宫殿式的木府,依山势水流而设的丽江街道,缓缓转动的水车,数量大形式多的小桥,构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丽江建筑画。
2、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丽江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何处?
合作探究
(3)
民俗画——风土人情美
(美在丰富而融合)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2、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丽江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何处?
合作探究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别具一格,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方街:“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它是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
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
合作探究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别具一格,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合作探究
明确:
(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精神风貌:热爱生活,勤劳。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合作探究
(2)在街道上,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精神风貌:热闹,快乐,勤奋。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合作探究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精神风貌:热闹,愉悦。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1)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依止”和“美丽”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依止”写出了古城的建筑倚靠自然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美丽”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写出了因古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自然更美丽的特点。
合作探究
5、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用排比句式写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2)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合作探究
5、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3)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一滴水”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巴东文字的喜爱与赞美,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
合作探究
5、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用对比、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丽江的山水、人文风情抚平并净化了心情浮躁的远方游人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4)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合作探究
5、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这个比喻极其巧妙。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画面感强,富有地方特色,极具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5)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合作探究
5、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写作特色
1、
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方式,描述这“一滴水”看到的景象,展示丽江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不落俗套。
2
、语言富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旅程,着重展示了古城丽江风景、建筑及民俗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城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
文章主旨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2019·江苏徐州)中考题
课堂检测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课堂检测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
课堂检测
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
课堂检测
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等了。
?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道遥游呢……
(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改动)
课堂检测
1.“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受骗上当—(
 
 )—( 
 
)—( 
 )——沁人心脾
3.品析语言。
①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课堂检测
①非人工栽培或驯化的纯自然的事物;②脱离喧嚣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非常得意
心旷神怡
一往情深
句子运用“久久”与“匆匆”两个叠词,描述生动、口语化,表现出作者对山间空旷、幽静与山间自然纯正事物的喜爱。
课堂检测
②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5.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这个句子是对作者的动作描写,以“闭”“靠”“掏”“倒”“咽”等动词表现作者身处山境的自由与随意,表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童谣表现出儿童的纯真,陶渊明的“巷巾滤酒”表现其为人的纯朴、真实。以此来突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纯真、自由生活的热爱。
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与众游客形成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为下文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表现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一滴水经过丽江
叙写历史
描写现在
交代“我”的身份————一滴水
描写流下雪山时沿途的风景
到古城前一醒来后见证变化
流经古城
白天见闻
夜晚见闻
流出古城一完成夙愿,奔向大海
古城景物、风情
展现丽江
追求理想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原卷版)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寒噤(jìn)  推搡(sǎng)  演绎(yì)   
目眩神迷(xuàn)
B.迂回(yú)
沟壑(hè)
矗立(chù)
怒不可遏(è)
C.蠕动(rú)
蜿蜒(wān)
穹顶(qiónɡ)
纷至沓来(tā)
D.敦实(dūn)
翌日(lì)
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噤
迂回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B.蜿蜒
演绎
川流不息
厉厉在目
C.缭绕
妩媚
轻歌曼舞
纷至沓来
D.闸口
硕大
亭台楼阁
五彩斑斓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4.
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很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遭受差役刁难,草料场险些被奸人所害,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B.岑参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张养浩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词牌名。
C.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D.“加冠”指古代男子十八岁,表示已经成人;“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是指古代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崩殂”用作皇帝死亡。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你习惯了在黑夜之中摸索,_____________,都会让你觉得刺眼;如果你习惯了在泥沼中爬行,_______,你都会觉得是一种冒犯;当你从宏大的叙事中,寻找心灵的喜悦,__________________,你都觉得聒噪;当你沉醉于沸腾的赞美诗中,头脑发胀,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会让你怒不可遏……
A.
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穿上靴子,别人发出一点悲鸣,别人的一点批评
B.
别人发出一点悲鸣,别人穿上靴子,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的一点批评
C.
别人的一点批评,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发出一点悲鸣,别人穿上靴子
D.
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穿上靴子,别人的一点批评,别人发出一点悲鸣
二.阅读
(一)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1.解释加点词语:
轻盈:
苍劲:
2.按文章内容完成一滴水的经历: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落水洞、、四方街、街道店铺、、最后奔流到的经历。
3.
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4.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叙写有何好处?
5.按要求赏析句子: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2)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
(二)雨天的狂欢(2019甘肃兰州中考试题)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质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互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准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目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物,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攒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做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坡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草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有删改)
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寒噤(jìn)  推搡(sǎng)  演绎(yì)   目眩神迷(xuàn)
B.迂回(yú)
沟壑(hè)
矗立(chù)
怒不可遏(è)
C.蠕动(rú)
蜿蜒(wān)
穹顶(qiónɡ)
纷至沓来(tā)
D.敦实(dūn)
翌日(lì)
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ɡ)
【答案】A
【解析】B.yú—yū;C.tā—tà;D.lì—y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噤
迂回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B.蜿蜒
演绎
川流不息
厉厉在目
C.缭绕
妩媚
轻歌曼舞
纷至沓来
D.闸口
硕大
亭台楼阁
五彩斑斓
【答案】B
【解析】历历在目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答案】D
【解析】A.前后矛盾,删去“左右”;B.否定不当,去掉“不”;C.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将“一倍多”改为“一半”。
5.
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很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遭受差役刁难,草料场险些被奸人所害,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B.
岑参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张养浩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词牌名。
C.
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D.
“加冠”指古代男子十八岁,表示已经成人;“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是指古代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崩殂”用作皇帝死亡。
【答案】A
【解析】B岑参是边塞诗人;C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孔乙己是《呐喊》中的人物;D“加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你习惯了在黑夜之中摸索,_____________,都会让你觉得刺眼;如果你习惯了在泥沼中爬行,_______,你都会觉得是一种冒犯;当你从宏大的叙事中,寻找心灵的喜悦,__________________,你都觉得聒噪;当你沉醉于沸腾的赞美诗中,头脑发胀,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会让你怒不可遏……
E.
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穿上靴子,别人发出一点悲鸣,别人的一点批评
F.
别人发出一点悲鸣,别人穿上靴子,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的一点批评
G.
别人的一点批评,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发出一点悲鸣,别人穿上靴子
H.
别人的一点亮光,别人穿上靴子,别人的一点批评,别人发出一点悲鸣
【答案】A
【解析】首先,第一空后有“刺眼”一词,显然选择AD,排除BC项;再依据前后文语意,“喜悦”与“悲鸣”相对;“赞美”和“批评”相对,故选择A。
二.阅读
(一)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1.解释加点词语:
轻盈:
苍劲:
【答案】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解析】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常用词语,知晓含义作使用范围,做到正确使用。
2.按文章内容完成一滴水的经历: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落水洞、、四方街、街道店铺、、最后奔流到的经历。
【答案】草甸黑龙潭纳西人院子金沙江
【解析】对文章内容的提炼,首先要确定答题区间,再依据内容,提炼答案。
3.
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答案】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内容上交待六百年前的明代,显然突出其历史悠久,再从结构上看,自然引出后文内容。
4.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叙写有何好处?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水滴以人的情感,生动有趣,同时便于直抒胸臆。
【解析】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有以下益处: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使文章具有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本文使用第一人称是一种拟人手法,再结合具体效果分析即可。
5.按要求赏析句子: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2)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
【答案】(1)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在水车转轮上看到的古城景色,增强了感染力,空出了丽江景色的美丽。
(2)借一滴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
【解析】(1)句,先明确修辞方法,再从内容及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2)笔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围绕这个方面回答即可。
(二)雨天的狂欢(2019甘肃兰州中考试题)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质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互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准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目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物,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攒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做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坡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草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有删改)
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答案】筑坝开闸;大厅中的表演;队屋中农具的操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意基础上,按题目的要求寻找事件,再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案】画线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为下文回忆中所做的趣事作铺垫。同时以雨天在家的枯燥无味与大家在一起的快乐形成对比,突出标题中的“狂欢”。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作用。首先要明确该句内容:写了雨天的令人讨厌,枯燥无味,除了读书便只能在家里看着别人在雨中“出丑”。联系上下文,此句是表现了儿童的好动、爱玩的天性。再从结构上分析,这种无趣自然引出下文对雨中趣事的回忆,进而突出了雨中的快乐。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答案】①在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在句中表现了孩子们为自己的表演得到大人们预料中关注与夸赞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得意。
②这群孩子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父辈们每天就以这些农具劳作,而且孩子们也要帮助父辈们劳作,长大后将这种生活延续下去,所以他们热爱生活,对农具有亲近感。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赏析。1句中的“果然”是一个副词,表示事情的结局与所料所说的相符。联系前后文,可以看出“果然”一词表现出孩子们尽其所能的表演,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与夸奖,这种目的达到了,心里无比开心。2句中的“不自觉”意思是不由自主地,可见孩子们对农具的熟悉与亲近感,根据第8段内容,可知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农村,并且他们今后也要像父亲一样过上这样的生活。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答案】“狂欢”不仅能表现孩子们玩耍的快乐,更能突出孩子们对生活、对劳动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理解。“狂欢”表示人物心情的愉悦,以一个“狂”突出这种愉悦的程度。围绕“狂欢”回忆了三件雨中所做的快乐的事。以“狂欢”一词突出玩乐的投入、开心,以此表现孩子们对生活、对劳作的热爱。围绕以上内容,意思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