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7.壶口瀑布
——
梁衡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东临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字词检测
铸(
)就
告诫(
)
推搡(
)
霎(
)时
驰骋(
)
漩涡(
)
寒噤(
)
迂(
)回
汩汩(
)
湿漉漉(
)
怒不可遏(
)
潺潺(
)
zhù
jiè
sǎng
shà
chěng
xuán
wō
jìn
yū
gǔ
lù
è
chán
横溢:(江河等)泛滥。
推推搡搡:推来推去。
前呼后拥:多形容旧时官吏出行时随从很多,排场大。后也泛指前后随行的人很多。
驰骋:(骑马)奔驰。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如果让你写一次出游,你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呢?
思考:
03
所感(感想)
02
所见(风貌)
01
所至(游踪)
游记要素
“所至”即基本行程,体现作者的游踪,它往往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
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立足点和视线的变化,或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如此组织材料、结构文章,是游记最典型的写法。
理清“所至”
初读感知
2.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
”,先写
,后写
。
1.作者曾两次到壶口,第一次是
季,
第二次是
季节。
雨
枯水
河心
水
石
时间
游踪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雨季
枯水季
下到滩里—逃离到岸上
下到沟底—走到河心▲
感受“所见”
1.通过阅读,我们已经了解课文中大量运用四字短语,请同学们将出现的四字短语用下横线画出来。
2.将画出的四字短语分类填进表格、并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壶口瀑布不同季节的特点。
季节
声形
态势
特点
雨季
枯水季
季节
声形
态势
特点
雨季
涛声如雷
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震耳欲聋
扑面而来
“一锅沸水”令人害怕
枯水季
排排黄浪
堆堆白雪
一川黄浪
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漩
如丝如缕
深不可测
千军万马
轰然而下
夺路而走
乘隙而进
折返迂回
钻石觅缝
景观丰富多样
雄伟壮大
坚韧不拔
柔中有刚
壶口瀑布
雨季
枯水季
气势磅礴
多姿多彩
“壶口”的构造及其险峻
瀑布之水的各种形态
瀑布沿岸的石头
17.壶口瀑布
第二课时
体悟“所感”
1.作者不同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面对所见之景,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2.小组合作,试着将这些表达感受的文字分类,并谈谈你的理解。
摘抄表达所感的文字
理解其内涵或作用
直接体验
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凸显水势之大之快。
引发感想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一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把水的多样和人的多情联系起来,自然而恰切,使文章意蕴丰富,也为下文的进一步议论做铺垫。
理性思考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赞扬黄河柔中带刚、勇往直前的力量和精神;表达磨难造就个性的人生观点。提升了游记的内涵。
壶口瀑布
雨季
枯水季
气势磅礴
多姿多彩
联想
黄河
博大宽厚
柔中有刚
象征
中华民族
宁压不弯
勇往直前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象征体
本体
联想
相似点,相近点
“比喻”与“象征”
修辞手法
1
针对某一句
2
3
使句子更加生动
1
表现手法
针对全篇
抽象的、更为深远的含义
2
3
品味语言
下面我们来看几组句子,看看梁衡为何要这样描写河水。
第一组: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选词准确、词语丰富
第二组:
原句: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改句: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跌在石上,一川大水硬是被跌得粉碎。
适当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第三组:
原句: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运用拟人手法,用人的动作写水的动态
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应该寻找外在旅程能够反映内在旅程的方法。这不仅是游记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亚当?霍克希尔德
《游记:内在和外在的旅程》
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表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并由壶口瀑布写到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雄壮之美,抒发了作者对黄河、对中华民族刚柔并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衷心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