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6.2自然环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6.2自然环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31 13: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2、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
(?http:?/??/?www.789zx.com?/?xspd?/?Index.html"
\t
"http:?/??/?www.789zx.com?/?jazx?/?dlja?/?qx?/?201310?/?_blank?)还是初次接触。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与河流特点,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点,简要分析亚洲气候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学习方法。
4、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大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其相互关系。
5、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1、主要地形区(地形单元):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
2、请仔细读图6.8,说说亚洲中部有哪些地形类型?四周有哪些地形类型?试归纳亚洲地形特点:2、地形特点:中部以(
)为主,四周以(
)为主。
归纳:2、地形特点:中部以高原、山地
为主,四周以高原、平原为主。
活动:1、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2、结合“活动”第一题第(1)、(2)问,引导学生就阅读“亚洲地形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3、观察图6.8并结合图6.9了解亚洲的地势特点:
(1)地势(
)高,(
)低;判断的
依据是什么?
归纳:3、亚洲的地势特点:
(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判断的依据是根据河流的流向:河流大多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观察图6.9并结合图6.8,了解亚洲的地势特点:(2)、地势起伏(
)(大或小);并找出图示主要地形区
活动:让学生沿东经80?画出一条线,通过小组讨论,说出沿东经80?的地形变化特点。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归纳:亚洲的地势特点:
(2)、地势起伏大;图示主要地形区自东向西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等。
根据前面掌握的分析亚洲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结合“活动”第一题第(3)问,引导学生分析“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分析深度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一般能够判断出东西高、中间低即可。
4、观察图6.8归纳亚洲河流的特点:
(1)、长河(
);(多或少)
归纳:亚洲河流的特点:
(1)、长河众多;
(亚洲为什么长河众多?)
归纳:4、亚洲河流的特点:
(1)、长河众多;
原因跟亚洲面积有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面积广大容易发育大河所以亚洲多源远流长的大河。
观察图6.8归纳亚洲河流发源地和流向的特点。
活动:读图小组讨论亚洲河流的流向问题,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大致以什么样的方向流入海洋?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结合亚洲的地势特点思考分析河流的流向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最终归纳得出: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归纳:亚洲河流发源地和流向的特点(亚洲河流的特点2):大多发源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为什么?)
归纳: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结合“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读图6.11和图6.12,解释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北美洲地势中间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庞大的支流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5、引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上,按教材提示,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流向与注入海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流入太平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印度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入北冰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主要地形区:
2、地形特点:
中部以高原、山地
为主,四周以高原、平原为主。
3、地势特点:
(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地势起伏大。
4、河流特点:
(1)长河众多;(2)大多发源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5、主要河流及其流向与注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