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2020学年教学大赛语文课件、学案、教学反思——项脊轩志(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2019-2020学年教学大赛语文课件、学案、教学反思——项脊轩志(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31 13:52:19

文档简介

年级:54级
学科:语文
编制:
班级:
姓名

《项脊轩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研习重点段落,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2.深刻理会作品的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他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二、解题
1.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命名的几种解释。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三、整体感知
㈠朗读全文,把握内容
1.第一遍范读:听录音范读,读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第二遍自读:请以“一二三”为点概括文章内容。

1、这间书斋有何魔力,让他欢喜让他忧,指出可喜和可悲之事。
2、围绕项脊轩发生的这些事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四、品读片段,感悟深情
有人评价此文“事事关情,语语动情”,找出相关片段,体味人物语言和动作中蕴含的深情。
五、拓展延伸
㈠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凡的琐事,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语,母亲的慈爱、祖母的期盼、夫妻的恩爱都如在眼前了,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归有光牵手,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
补充: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描绘,体现人物个性、展示人物情思的艺术手段。
㈡牛刀小试
她骂他懦夫
要求: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PAGE
1(共16张PPT)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
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
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文题解读
三五之夜
先妣尝一至
吾妻来归
吾妻归宁
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又称望。十六,既望。初一,朔。最后一天,晦。
先妣,去世的母亲。
归,旧指女子出嫁。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1.研习重点段落,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2.深刻理会作品的细节描写,从人物细微的“举动”中品味
“人情美”。
学习目标:
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___________
二(两)______
三___________
个小屋
种感情
个女人
整体感知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项脊轩
狭小
破漏
阴暗
修缮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不漏
明亮
幽雅
前后对比鲜明
喜爱之情深厚
两种情感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全文文眼)
项脊轩

杂植兰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幽雅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小鸟啄食
人至不去
宁静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志趣高尚,怡然自得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万籁有声”乃是以声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万籁有声”两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问题探讨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
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令人长号不自禁
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

情感表达极有层次
由内向转为外露
由沉稳渐趋强烈
突显人物情感变化的语句
三个女人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1.
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扣扉问食
母亲
——温婉慈爱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期望
亡妻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恩爱
怀念往昔思念亲人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写作启示
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平平淡淡总是真
体验练笔
体验练笔
以轩贯穿,完整严谨。

修葺一新
景色幽美
自得其乐
诸父分家
母亲离世
祖母去世
妻子亡故




优美淡雅
真挚动人
小结
项脊轩
对比反衬,悲叹基调。
(详)
(略)《项脊轩志》教学总结
《项脊轩志》选自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一篇描述生活琐事,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借以怀念亡亲的散文。作者
“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文章读来质朴感人,通俗易懂。在教授这一课中,我有几点体会,现归纳如下。
读:研读文本,赏析品味是教读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朗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下载了视频朗读,在和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视频带动下,学生朗读的兴趣十分浓厚,从这次教学中,我发现朗读也是发现问题、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应该结合分析贯穿始终。对于本课的文言知识,采取了请同学自读自释,结合上下文,随文释义。相互交流的处理方式。明清散文比较简单,学生阅读困难相对较小。从课堂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析:文章借一间百年老屋做线,记人叙事抒情。我整堂课围绕“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个女人”的思路展开,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这间简陋的书屋承载了作者太多的欢乐,莫大的哀伤;书屋充斥了祖母殷殷的期盼;书屋洋溢着伉俪间的恩爱无间。体会作者的感情需要靠学生多朗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作者亲情之悲以及他的隐痛,重视学生自主感悟悲情,让他们学会从叙事中领悟情,从景语中感知情,学会鉴赏散文的情感。
写:最后展示学生课前一小断仿写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品的细节描写,从人物细微的“举动”中品味
“人情美”。
总之,这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