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做个记号。
间隔
汛期
山洪
责备
懒惰
平稳
俗语
伏下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时就必须(
),
收工时也必须(
),
赶集时需要(
),
访友时还必须(
),
来来去去都要(
)。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
?
),他不由停下匆匆的脚步,深情地想:(
)。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
·
·
假如(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心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生齐读:搭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请带着自己的疑问、带上我给你们的一点温馨提示,大声地朗读课文吧!
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做个记号。
2.检查。(1)谁先来给大家提个醒。
(2)这些词语能读了吗?看着大屏幕读给同桌听听
出示词语:
汛期
山洪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责备
懒惰
平稳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
间隔
三、初解词意,了解搭石
1.有谁知道什么是“汛期”?
2.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吗?(真会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词语。)
“脱鞋挽裤”
练习: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时就必须(
),收工时也必须(
),赶集时需要(
),访友时还必须(
),来来去去都要(
)。这样的不停的脱鞋挽裤,让你感觉怎样?
3.学习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
你明白了什么?
四、品读课文
1.搭石貌不惊人,平平常常,却给人们带来了方便,怪不得,有人这样赞美它——(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齐读这句话)
2.请你再读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一边读一边想像,脑子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3.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句子。
(1)句子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是啊,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
?
),他不由停下匆匆的脚步,深情地想:(
)。
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这样地做着。(引读)
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生:是全神贯注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的语气,我感受到了全神贯注。)
生: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师点评:好一个“试了又试,踩了又踩。”)
生: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讲得真好!你能把这体会用读体现出来吗?
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谁来夸一夸这位老人?
我们一起来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吧。(齐读)
(2)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感受音乐美、画面美、和谐美)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
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
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引读:
这首美妙的乐曲中,主旋律是脚踏搭石的“踏踏”声,但是还有许多其它的声音,这是一首什么曲呀?(交响乐、合奏曲、协奏曲)
??
这首曲子是在人们上工、下工时演奏的,它演奏的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
(一首勤劳的赞歌、一首生活的赞歌)
???朗读训练
师小结:因为走搭石的人,不抢路,不突然止步,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才有了这一幕幕和谐、富有诗意的画面。(板书:和谐)
正是有了人的活动,普普通通的搭石才美了起来。因为人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还有哪位同学在搭石上发现了美?
???(3)句子3:?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从这句子体会到什么?
生:年轻人尊敬、关心老人。
(板书:尊老)
师:是只有一两个年轻人会这样做吗?
生:不是。
师:那要怎样读才能让大家知道,每个年轻人都会这样做。
(一生读,突出了“总要”一词)
师:听出来了。(点击课件,“总要”下出现着重号)谁再来试试?
师小结:搭石上,这背负着老人的身影,不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还有谁在搭
石上找到了美?
从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句子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结合理解“理所当然”。什
么叫理所当然?
师引读:
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曾经也总要——,因为他把这看成——
这位年轻人年老的时候,也会有年轻人——,因为他把这看成——
师:再从文中找找,还有哪些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出示句式:
假如(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小结:村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怎么能不被这所美所感动呢?(朗读这一段)所以刘章爷爷再一次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五、小结升华
1.通过大家的回报,我们体会到搭石的确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看得见的流动的风景,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景,正是这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构成了家乡亮丽的风景。
出示小诗: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心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2.朗读小诗
3.师:老师完全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感动,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和老师一样。
4.日积月累
板书设计:
搭石
音乐美、画面美、和谐美
谦让、帮助、尊老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