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溜溜山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溜溜山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5-31 18: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溜溜山歌》
教学课型:唱歌课
教学内容:《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歌曲活跃风趣,歌词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唱”演唱形式,并能在歌唱中表现;音乐游戏。
过程与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听、唱、品、合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体会民歌的特点,在体验活动中激发情感共鸣,达到以情动人,以情启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

1、歌曲衬词的准确演唱;
2、歌曲中领唱、齐唱的表现。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预学交流)
1、师生问好。
2、播放安徽民歌视频《凤阳花鼓》,学生观看并跟唱,配以肢体伴奏。
3、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叫什么名字?(生举手回答:凤阳花鼓)
师:看来你们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凤阳花鼓》是著名的安徽民歌。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迷人的安徽。
安徽被成为中国戏曲之乡,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坠子戏、花鼓灯等。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下面,请一起来再听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这首民歌又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探究(互学)
(一)初听歌曲
1、学生初听歌曲,思考之前的问题。
2、指多名谈谈听后感受,
生:歌曲中的“一根单纱伙计啊,难搓绳啊,是的啊”这些句子很有特点,显得风趣。
师:这样的词句在歌曲中叫做“衬词”。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
3、复听,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衬词演唱,并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
生:四处
4、学唱“溜溜”
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
播放歌曲范唱,学生随歌曲的旋律跟读歌词,尤其在衬词的地方教师注意引导。
师生读词接龙,初步熟悉歌曲的结构和内容。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跟哼唱。
(1)教师使用教唱法引导学生熟悉歌曲旋律(2遍)。
(2)劳动了这么久,我们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用LU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弹一句哼一句)
2、学唱第一段
(1)听范唱,默唱。
师:多动听的旋律呀!请你跟着范唱在心里默唱。
(2)跟范唱学唱。
师: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了么?那么就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唱出来。(3)跟琴唱歌,巩固歌曲。
师:唱了一遍,你感觉自己还有哪一句可以唱的更好一点?(根据情况,拎出来练)
师:看来你们的小耳朵确实是一对会听音乐的耳朵!让我们跟着伴奏唱一遍吧。
3、小组合作
(1)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合适的演唱形式会为歌曲增色不少。那么这首歌曲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呢?
(2)生:领唱,齐唱
(3)下面,我们就小组配合起来,请女同学唱“领唱”部分,男同学唱“齐唱”的部分,等会我们看看哪个小组配合的最默契!
(4)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寻求配合,攻克难点。教师强调:衬词部分的配合一定要多动动脑筋哦,这样我们劳动起来才更有劲儿!
(三)歌曲表现
1、学生小组展示,其他小组点评,教师小结演唱情况。
2、分男女生配合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加上动作上的表现。
三、拓展巩固(评学)
1、这首歌曲很风趣,但是寓意却很深刻,下面我们一起来演唱一遍歌曲的第一段,请同学一边唱一边用一句精炼的话说说歌曲告诉你的道理。
2、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指挥。
3、学生说说歌曲告诉我们的道理:团结就是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四、课堂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安徽民歌《溜溜山歌》的第一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歌曲其他的几段,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前预习。
我国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好自己那对会听的耳朵,收集或学唱一首民歌,下节课上我们一起听一听。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