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27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27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2 08:43: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最新版九下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课题
湖心亭看雪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上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点
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难点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课前预习(可分组进行,也可整体进行,但课堂展示时可以分组完成)
文学常识积累运用你能找到的资料,收集关于本文的作者及朝代、写作背景、文章出处、作者的主要作品等相关信息,上课时为大家展示。字词积累收集课文中的生字和文言词语,对生字注音,对文言词语释义,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三、课文内容梳理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读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们都找出来。3、作者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四大名亭中的醉翁亭的故事,欧阳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佳句值得我们永远传唱。今天,我们再来看一看四大名亭中的湖心亭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听。
由用背古诗的方式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结果展示(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作者展示
张岱(1597-1679年),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寓居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披发入山”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明亡后,专心著作。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著有百科全书《夜航船》,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选作笔记。
积累更多的文学常识。
背景展示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章开头交待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其时已是清朝,但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生字展示
拏一小舟(ná)
毳衣(cuì)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强饮(qiǎng)
一芥(jiè)更定(gēng)
笔记。
积累生字。
词义展示
一、一词多义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②是金陵人(表判断)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②长堤一痕(数词)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②上下一白(白色)二、词类活用①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②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三、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下。2.三大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3,余拏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
笔记。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
课文翻译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笔记。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内容展示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记叙了“我”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件事。2、读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们都找出来。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人物地点:余住西湖起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作者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链接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亭西为南高峰、北高峰,景色壮观。今亭为1953年重建。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湖心亭为其中一塔。
听。
了解湖心亭。
问题探究
1、
“崇祯五年十二月”这个纪年有何特殊之处?明确:当时已是清朝,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表现了他的故国之思。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环境描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烘托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落寞之情。3、文中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明确:苍芒静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时的心境也犹如此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4、“强饮三大白而别”,流露了怎样的情绪?明确:①
惊喜、愉悦。?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惆怅、感伤。
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此句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让我们感觉到张岱这位文人的遗世独立,令人玩味。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明确: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6、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交流点拨】(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理清文章的思路。重点语段的理解分析。重点语段的理解分析。重点语段的理解分析。
主题探究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讨论交流。
探究文章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一、精练准确的语言技巧体会“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的表达效果。明确:“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使描写更加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作者的视角好像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这是其他词语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二、朴实无华的白描写手法体会“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的表达效果。明确:三个“与”字,不加任何修饰,却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补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分析精练的语言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白描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板书设计
游踪:住西湖—往湖心亭—到亭上-下船
一痕、一点
宇宙的空阔
一芥、两三点
人的渺小
惊喜——大喜
畅快——强饮三大白
伤感——客此
可笔记。
直观地展示本堂课所学内容。
对比
雪景
湖心亭看雪
巧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
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部分
1、给加点字(蓝色)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更定(

毳(
)衣
沆砀



sōng(


jiè(

qiǎng(
)饮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

(3)独往湖心亭看雪(

(4)上下一白(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及下船(

3、翻译下面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与“问其姓氏”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其船背稍夷。
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
,号
、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寓居杭州,是
(朝代)的一位文学家、
。其
声誉极高,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
》《西湖梦寻》等。
著有百科全书《
》。
自主学习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答:
.
2、读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们都找出来。
答:
.

3、作者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
答:
.

三、课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3、在文中
,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答:
.

5、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答:
.

四、提高阅读
西湖七月半①(节选)
吾辈始舣舟②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④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⑤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注]①选自《陶庵梦忆》卷七,作者张岱。②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③颊(huì)面:洗脸。④韵友:风雅的朋友。⑤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浅斟(
)
匿影(
)
酣睡(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杯箸__________
纵舟__________
清梦甚惬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盛夏西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这篇短文与课文《湖心亭看雪》同为张岱所作,试从某一方面将这两篇短文比较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gēng
cuì
hàng
dàng



2、消失
结束
独自
完全
哪里
等到
3(1)(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2)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3)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4、B
5、
张岱
陶庵
明末清初
史学家
小品文
陶庵梦忆
夜航船
二、自主学习
1、记叙了“我”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件事。
2、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人物地点:余住西湖
起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课文阅读
1、
B
2、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3、C
4、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
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
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5、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四、提高阅读
1、zhēn

hān
2、筷子
任纵,放纵
畅快,适意
3、(1)刚才慢慢地喝酒,低低地唱歌的人出来了,藏身在树底下的人也出来了。(2)风雅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来了,(大家)安放好杯子和筷子,笛声与歌声一同响了起来。
4、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口面。
比喻
拟人
5、此题为开放题。学生回答得有理有据即可。学生可就内容或写作方法择一方面进行比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湖心亭看雪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人物
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
评价
张岱(1597-1679年),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作品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及百科全书《夜航船》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章开头交待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其时已是清朝,但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拏一小舟(ná)
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强饮(qiǎng)
一芥(jiè)
更定(gēng)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一词多义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②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
②长堤一痕(数词)
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②上下一白(白色)
预习展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②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预习展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下。
2.三大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3,余拏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
预习展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了“我”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件事。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2、读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们都找出来。
时间
地点人物
起因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预习展示
3、作者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知识链接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亭西为南高峰、北高峰,景色壮观。今亭为1953年重建。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湖心亭为其中一塔。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1、
“崇祯五年十二月”这个纪年有何特殊之处?
当时已是清朝,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表现了他的故国之思。
环境描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烘托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落寞之情。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苍芒静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时的心境也犹如此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3、文中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4、“强饮三大白而别”,流露了怎样的情绪?
强饮
惊喜、愉悦
惆怅、感伤
淡淡的哀愁
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5、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6、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
行痴
“更定”“独往”体现他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景痴
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情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一、精练准确的语言技巧
体会“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的表达效果。
艺术特色
作者的视角好像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这是其他词语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
艺术特色
二、朴实无华的白描写手法
体会“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的表达效果。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