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31 15: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ónɡ
jǐn
yǒu
duān
zhènɡ
yuán
tóu
zhú
sǔn
xiānɡ

cōnɡ



chà
shí
càn
làn
三、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
1.每次拉二胡时,我都调(diào
tiáo)好二胡的弦,要不会影响音调(
diào
tiáo)的高低,音质的好坏。
2.
星期天,我去外婆家时,在转(zhuǎn
zhuàn)弯的地方转(zhuǎn
zhuàn)了一圈。
3.晚饭后,爷爷在弯曲(qū
qǔ)的小路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qū

)。
四、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机器
范围
转眼间
B
.分辩
重何
刹那间
C.油桐
溪流
映山红
D.孔隙
撞破
汽油灯
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
A.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弯弯曲曲)
B.
形容光线非常暗。(一团漆黑)
C.
形容变化极多。(变化多端)
D.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颜色各异)
3.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对这句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见红色。
B.“那个地方”指的是天边,水天相接的地方。
C.“小半边脸”是说天上有云,遮住了太阳。
D.
“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
4.《七月的天山》一课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可以从下列词语看出来。其中有一个词语是不正确的,这一项是(
)。
A.进入天山
B.再往里走
C.登山山峰
D.走进天山深处
5.关于写游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游记要把吸引人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B.
写游记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
C.
写游记可以按照景点的变化顺序来写。
D.
写游记可以不按顺序来写,看到哪儿就写哪儿。
五、填空题。(22分)
1.填写合适的动词。(4分)

)范围

)重围

)溪流

)调子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
扩大
扩张
(1)一个数(
)几倍,另一个数不变,它们的乘积也同样(
)几倍。
(2)这两家公司对各自的(
)计划都讳莫如深,但它们的分店却不停地开张。
漆黑
乌黑
(3)她的头发(
)油亮,好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泻下来。
(4)内洞一团(
),什么也都看不见。
3.
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太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成被字句)
.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仿写句子)
.
4.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巴金原名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
》《
》,“爱情三部曲”《
》《
》《
》等。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
(2)《颐和园》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写作顺序是:长廊→(
)→(
)→(
)。
六、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选段出自《
》,作者是
。(2分)
2.选段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



,突出了内洞
的特点。(5分)
3.文中画线的部分让我们体会出:
.
.
。(2分)
4.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2分)
.
(二)课外阅读。(12分)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去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短文,填空。(8分)
(1)选段写了
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

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觉,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2)选段在描写天空中红色的特点时,用

来比喻,在描写太阳的特点时,用
来比喻。
(3)“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句中“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__
_和太阳__
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
(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  )
七、习作展示。(30分)
以“游
公园”为题,按游览的顺序,写清游览路线上的景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ónɡ
jǐn
yǒu
duān
zhènɡ
yuán
tóu
zhú
sǔn
紫红
仅有
端正
源头
竹笋
xiānɡ

cōnɡ



chà
shí
càn
làn
镶牙
葱郁
努力
刹时
灿烂
三、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
1.每次拉二胡时,我都调(diào
tiáo√)好二胡的弦,要不会影响音调(diào√
tiáo)的高低,音质的好坏。
2.
星期天,我去外婆家时,在转(zhuǎn
√zhuàn)弯的地方转(zhuǎn
zhuàn√)了一圈。
3.晚饭后,爷爷在弯曲(qū√
qǔ)的小路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qū
qǔ√)。
四、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
A.机器
范围
转眼间
B
.分辩
重何
刹那间
C.油桐
溪流
映山红
D.孔隙
撞破
汽油灯
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A
)。
A.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弯弯曲曲)
B.
形容光线非常暗。(一团漆黑)
C.
形容变化极多。(变化多端)
D.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颜色各异)
3.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对这句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
“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见红色。
B.“那个地方”指的是天边,水天相接的地方。
C.“小半边脸”是说天上有云,遮住了太阳。
D.
“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
4.《七月的天山》一课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可以从下列词语看出来。其中有一个词语是不正确的,这一项是(
C
)。
A.进入天山
B.再往里走
C.登山山峰
D.走进天山深处
5.关于写游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写游记要把吸引人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B.
写游记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
C.
写游记可以按照景点的变化顺序来写。
D.
写游记可以不按顺序来写,看到哪儿就写哪儿。
五、填空题。(22分)
1.填写合适的动词。(4分)
(扩大)范围
(冲出)重围
(迎着)溪流
(变换)调子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
扩大
扩张
(1)一个数(扩大)几倍,另一个数不变,它们的乘积也同样(扩大)几倍。
(2)这两家公司对各自的(扩张)计划都讳莫如深,但它们的分店却不停地开张。
漆黑
乌黑
(3)她的头发(乌黑)油亮,好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泻下来。
(4)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都看不见。
3.
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太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成被字句)
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仿写句子)
小提琴的调子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令人陶醉其中。
4.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巴金原名李尧棠,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
(2)《颐和园》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写作顺序是: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六、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选段出自《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2分)
2.选段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黄龙、青龙、石钟乳、石笋,突出了内洞昏暗的特点。(5分)
3.文中画线的部分让我们体会出:石钟乳和石笋很值得观赏,不需要比做什么,也很好看。(2分)
4.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2分)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和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越强。
(二)课外阅读。(12分)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去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短文,填空。(8分)
(1)选段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觉,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2)选段在描写天空中红色的特点时,用大火、红绸帷幕来比喻,在描写太阳的特点时,用火球来比喻。
(3)“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句中“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__艰辛_和太阳__顽强的生命力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 )
(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 × )
七、习作展示。(30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