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分析题(41题)评价类解题指导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分析题(41题)评价类解题指导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1 09: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2020年高考三轮复习∣解题能力提升系列·新课标全国卷
解读∣指导∣提升
历史
评价类解题指导
一般来说,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评价,主要可从地位、性质、作用、意义或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高考历史中常考的是作用、意义和影响三个方面。
评价某历史事件之前,应搞清它的基本内容,这是解答的前提!如果没有搞清内容,谈何的评价?
1、意义设问分析
摘选:(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意义。
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
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参考答案
类别
关键信息
所学知识
分析
时间
1950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新中国之前海关主权丧失,且海关税率低
维护国家关税主权
内容
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关税的作用是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
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结果
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
摘选:(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
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参考答案
摘选:(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
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参考答案
总结
方向:积极作用
什么是意义?是历史事件对未来产生的积极地作用
根据历史事件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去发散性思考
不要一味的惯性思维地认为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去分析意义,应根据历史事件自身能够产生的作用去分析,再结合题意去解答试题。如海关税率,它具有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等作用。
2、作用与影响设问的分析
摘选:(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有利于发展生产;
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参考答案
类别
关键信息
分析
功能
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政治上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内容
道德教化;宣讲“圣谕”;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
文化上积极作用: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经济上积极作用:发展生产
摘选:(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参考答案
摘选:(2017·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
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参考答案
总结
原则: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作用与影响,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一般来说,解题要答全,即一分为二。然而,解题时也要注意设问的限制词,据题意去答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