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愿意和老师、同学进行科学知识和观点的交流。可以说,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历过很多的交流,但是,他们没有在教师的带领下深究过:为什么一定要交流呢?不交流又如何呢?此部分就是希望通过把交流的意义“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认可交流,让他们主动交流,让他们尊重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知道交流的基本方式有描述、图表、讨论、辩论、画图、海报等。
2、按照从具体到综合的原则,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交流”这种技能的含义。
3、意识到科学探究中交流的重要性。
4、培养有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和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掌握正确的交流方式和技巧。
5、在与同学交流合作中,能够收获愉悦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交流的几种具体形式及基本特征,理解交流的意义。
难点:能够按照交流的相关要求进行科学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4.1
教学过程
4.1.1新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交流的几种主要方式
★描述
和
画图
教师:现在都追求健康生活,特别是营养均衡,平时蔬菜水果肉类都要合理摄入。可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学校特别挑食,不爱吃蔬菜。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喜欢吃的蔬菜?
同学们有两种蔬菜,通过老师语言的介绍,你猜猜看,分别是什么?不要出声,静静画出来。
第一种蔬菜圆圆的胖子,家里常食用,市场经常见
。(故意描述的不详细)
第二种蔬菜“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出土赴宴席。”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进行猜测)。
教师(与学生交流):第一种蔬菜你们的答案不一样,而第二种蔬菜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说一说你们是通过哪些特征才出来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对这第一种蔬菜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我们用语言来介绍这两种蔬菜,通常把这样的介绍方式称为描述。
而你们用彩笔画出来的方式称为画图。
教师:你认为,我们对一件事物进行描述或画图,应该注意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结论: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生长或所处环境、作用,对于某种现象,将某种现象、过程或者结果完整的以语言叙述出来。
教师:接下来,我们还要尝试用其他方式让大家认识西红柿和竹笋。
教师:现在请各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蔬菜进行研究,你们组要选择的是什么?
(小组内部商量)
★讨论和图表
教师:都说吃蔬菜好,那么,你们小组就在一起研究一下,看看你们选择的这种蔬菜究竟好在哪里?(出示研究要求)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刚才我们研究西红柿和竹笋的好处是以小组内交流的方式形式,这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讨论。(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讨论也是我们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那么,讨论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生归纳:要有主题、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能完整的倾听别人的讲述;要能达成共识。
教师:刚刚也发给大家了一个小资料,哪个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给大家说说你从这个资料里面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展示)
教师:这张图让我们看出了西红柿和竹笋在很多方面的区别,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图表了解到相关西红柿和竹笋的区别。
★辩论
教师:既然你们在一起讨论了这种蔬菜究竟好在哪里,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看,是吃西红柿比吃竹笋好呢?还是吃竹笋比吃西红柿好?
教师:如果你们是菜商,我是买菜的,今天只想买一种蔬菜,那我要买哪一种呢?这个时候就出现选择了,作为菜商,你想让我买你的西红柿,你就得说说西红柿的好处。如果我被买竹笋的人拉过去了,你还得找到竹笋的弊端。你们想想怎样说服我去买你的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教师:听了你们的争论,我觉得都有道理,干脆啊,这两种蔬菜我都买点。同学们刚刚在劝我买菜的时候是不是都在说自己的好吃,别人的弊端。这种方式让我更好的了解了西红柿和竹笋的好处和弊端。这样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辩论。我们来了解一下辩论。(ppt)
(引导辩论)
教师:那么,辩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归纳:首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强调自己的优势、寻找对方的弱点、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海报
教师: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些辩论的成果广泛的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也可以了解到呢,是把。那我们要通过一种什么方式让其他人来了解?(学生回答)
教师:对,有一种发布信息的方式——海报。生活中我们会看见很多的海报,比如(ppt)
教师:如果让你们做一个关于西红柿或者竹笋的海报,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色彩可以抓住人的注意力,但最主要的还是内容,内容应该有哪些?
教师:外出游玩的时候常会看到一些海报
展板介绍一些商品或动植物,上面一般会写些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希望小组同学课后能更多的了解一下西红柿和竹笋,然后去做一个西红柿或者竹笋的海报,既能吸引别人又能让大家增长知识。
二、归纳交流的方式
教师:同学们,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表达方式啊?
学生:描述、讨论、辩论、图表、海报、图画
教师:如果把这几种交流的方式进行一下分类,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归纳:前三者属于语言表达方式,后两种属于书面表达方式。
教师:语言表达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口语表达,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我们称之为书面表达。(板书)
三、了解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教师: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几种交流的方式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引导学生拓展——肢体动作、特殊声音、……)
教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交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交流,这个世界会怎样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看来,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交流,我们在学习当中,也应该通过充分了的交流,帮助自己更有效的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教师:
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检测反馈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