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31 17: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62页的例题和第66页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推理过程及实际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素材。
1.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联的算式。
师:学校准备为新一批花式篮球队员定购一批装备,李老师在网上定了几套鞋服,请看大屏幕,根据图片上的信息,(篮球服59元每套,篮球鞋71元每双,各买10套样品)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元?)可以吗?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入手,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的计算,得出两道形式不同但结果相等
的的算式。
2.实小的花式篮球非常有特色,老师所在的学校想组建一个花跳绳队,请看屏幕。看同学们到体育室借跳绳了,(出示图片)你能解决图片中的问题吗?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得到一个等式吗?试一试,在本子上写。
【设计意图】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不是第一道问题的重复,而是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得到一个等式吗?”
二、探索规律,全面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1.
师:同学们顺利地解决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两位等式,我们来观察这两位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学生汇报
2.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四三班的同学真得了不起,生活中,规律常有,而发现规律的眼睛不常有,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的慧眼。同学们表达规律的方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到右边是两个数分别乘一个数,再相加,结果没变。看来你们还真发现了一些规律。那具备这种规律的等式就这两个?你能按照这样的结构,设计两道像这样的算式,再用你喜欢的方法去验证,看两边算式是否相等。(学生动手写,小组交流自己设计的等式,汇报。学生正常情况下从左边变化到右边,可能提出更高要求,能否先写右边的算式,再变化到左边)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写了这么多像这样的两道算式,有没有发现两边结果不相等的?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板书省略号)看来这是一条重要的规律,谁能用一道算式就能把我们写的所有的算式表示出来呢?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同学们你们发现的这条规律其实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出示文字和字母算式。同学们带着我们写的算式一起读遍。两个数的和指的是,乘一个数指的是,?
三、回顾旧知,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师:说起乘法分配律,同学们以前见过吗?其实乘法分配律大家一点也不陌生,看屏幕,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材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这是我们三年级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教材中给出了四种算法,前两位是加法,我们不用多说,下面两种你能看出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吗?看来,咱们数学学习前后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这是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学好每节课,只有温故才能知新。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觉得乘法分配律一点也不陌生,让学生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简单运用。
四、简单运用与初步拓展,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就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请看屏幕,把下面的等式填写完整。第二道和第一道有什么不同,(左到右,右到左)第二道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投影出示,一起读。再看第三题。第四题是一道非常有挑战的题目
,估计大家的写法一定相同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一写,把这道等式设计完整。汇报,发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灵活地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解决了几个问题,下面我们进入火眼金睛环节,判断下列等式成立吗?请看第一题。
学到这里,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个困惑,我们学习这个乘法分配律倒底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来通过一组口算题来体会一下乘法分配律的神奇,让我们一起进入口算擂台赛。男生做左边,女生做右边,每道题出现5秒必须给出答案,想好就举手,耍耐,第一轮,男生输了,你知道男生为什么输吗?可不可以用今天学的知识使它变得好算呢?第二题,记住刚才老师的提醒哦。开始,这一轮,我们明显发现男生会运算律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赢家,同学们同意吗?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利用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这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这个结论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可以从这个结论中通过适当的变换、联想、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就的结论,比如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你们想到什么?带着这样的几个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相信同学们以严谨的态度支面对,一定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聪明,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