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3.3 运动的方式 苏教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3.3 运动的方式 苏教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1 10: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教材分析:
《运动的方式》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三课。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难以穷尽列举的。本课紧接前两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运动概念和运动的速度后,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集中研究。首先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按照运动的轨迹分类。接着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运动分析它们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最后认识复合运动,认识到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速度,但对于物体运动只是有了平移、旋转和振动的初浅的了解,并没有对物体的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科学的探究,也没有尝试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多观察,体验物体的运动方式。再通过学生的演示模拟运动,以及现代化信息手段展示的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体的运动方式,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2、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运动的方式。
3、
体会仔细观察和分析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感受实验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
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PPT,视频,实验材料:单摆、彩色拉簧、乒乓球、风车、易拉罐、竹蜻蜓。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爱玩游戏吗?给你一个海洋球你会怎样玩呢?其他的学生仔细观察,海洋球是怎样运动的。(在班级传着玩,用语言描述一下海洋球是怎样运动的。)
2、
一个小小的海洋球就呈现出几种不同的运动,那生活中的更多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节课就用简单的物体为例,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运动的方式。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就在身边,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兴趣中思考、研究和创新。)
2、
实验观察,绘制轨迹
1、
引领描述物体运动
(1)教师出示物体:风车、单摆和彩色拉簧,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能怎样运动?(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
(2)教师演示推动木块,学生描述木块的运动。
(3)再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木快的运动路线和方向。提问:你还可以怎样表示木快的运动?
(4)PPT展示:用箭头和线条表示木块的运动路线。提问:线条和箭头分别表示什么?
(5)小结:我们不仅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还能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然后学会用画图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知道学习的方法,为后续的自学打下基础。

2、
实验记录,绘制运动轨迹并分类。
(1)学生用实验材料实验,并记录运动的路线。
(2)学生到前面演示汇报,教师板书。有不同的画法,教师都要板书。
(3)学生分析各小组画的运动轨迹,评论哪一种画法合理,既准确又简单明了。
(4)学生修改自己的实验记录单。
(5)请学生们仔细观察物体运动的路线,尝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教师板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巧妙引导,让学生实验,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只有亲历观察,才会引发思考,学生观察的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越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能有效为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创造条件。)
(1)
练习反馈:分析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想一想他们属于哪一运动方式。
(2)
学生先看图汇报,教师演示压跷跷板的运动轨迹,帮助学生认识压跷跷板是属于曲线运动。
(3)
再完成考考你,反馈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认识。给回答出色的学生发放奖励卡。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反馈设计,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通过奖励卡的发放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后续学习的热情。)
3、
推动易拉罐,分析复合运动。
(1)
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比较复杂。想办法让易拉罐动起来,分析它的运动方式。学生试验,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它的运动方式。
(2)
指名演示并汇报。易拉罐在沿直线前进,本身在旋转属于曲线运动。
(3)
PPT演示易拉罐的滚动画面及运动轨迹图。
(4)
讲解:像这样包含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称为复合运动。板书:复合运动。
(5)
分析生活中的复合运动。竹蜻蜓、直升飞机、人跑步、火车。能演示的让学生演示出来。
(6)
拿出实验盒中的物体,让这些物体呈现复合运动。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亲历科学、理解科学、体验科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PPT出示介绍物体运动方式的视频,学生进一步直观的认识物体的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视频形象生动的对物体运动方式的介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形成运动方式科学概念。)
3、
回顾总结,课后延伸
1、
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2、
教师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3、
课后作业:课外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他们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科学探究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无处不在。明确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科学的根本目的。)
板书设计:
3运动的方式
木块移动
直线运动
弹簧弹动
复合运动
风车转动
曲线运动
单摆摆动
教学反思:
运动的方式是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学生识别运动,认识运动的快慢的基础上,学习描述运动。在导入环节,学生玩海洋球,吸引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实验探究环节,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运动的路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也可以用自己的手势来感受物体运动的路线,再根据物体运动轨迹给物体运动的方式分类。学生们在玩中积累了关于运动方式的经验。接着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想一想,说一说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来反馈学生对物体的简单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认识。然后通过易拉罐的滚动认识复合运动,分析生活中的复合运动所包含的运动方式,再让现有的物体呈现出复合运动,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对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通过课件中运动的方式的视频和思维导图的梳理,帮助了学生对物体的运动方式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的地方是学生汇报交流时,语言有时不清楚,比较紧张。今后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