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知道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从小懂得要爱护人民币、爱惜人民币,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人民币样币、现在流通的各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到超市买过东西吗?都喜欢买什么东西呢?(学生发言,发表不同的见解),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钱?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
1?课件出示很多人民币
师: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吗?
生:认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生1:我认识1毛,2毛,1块,2块。
生2:我认识5毛,10块,20块,100块,50块。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几毛、几块又叫几角、几元。
生3:我全部都认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咱们一起来认一认,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随机认识样币。
小结:识记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人民币的正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人们银行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同时我们小朋友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
2、给人民币分类。
(1)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师: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整理结果?
(代表上台展示)
(学生再展示角的、分的人民币)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书: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生:我们组是把大钱和大钱放在一起,小钱和小钱放在一起。大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小钱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生:我们是把硬币放在一起,纸币放在一起。
(2)、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两个小朋友分别得到了妈妈的奖励,妈妈给了姐姐一元硬币,给了弟弟十个一角的,弟弟暗暗高兴妈妈给他的比给姐姐的多,大家说,弟弟想的对吗?
学生回答、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4、用同样的方法教学1角
=
10分
三、巩固提高。
谈话: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人民币王国的国王呀想考考大家了,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完成48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业。
课本第53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分类:纸币
硬币
人民币的单位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
=10分
教学反思: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观经验,在这节课中,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明白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进而教学如何去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