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生物课件 5.10.1水中的动物课件 (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下生物课件 5.10.1水中的动物课件 (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01 18:25:10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鹬蚌相争
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你知道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水域中吗?
江河湖泊、池沼的底部。
河蚌有哪些适应水底生活的结构特点呢?
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资料要点: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注意区分河蚌的前后端,了解贝壳的形成和作用。
2、了解河蚌有哪些主要的内部结构。




认识河蚌的外形
解剖河蚌的方法:
解剖刀从一端插入,用力割断一端的闭壳肌后,将解剖刀向前并贴紧贝壳内面移动,防止损坏河蚌的内脏。
去除一侧贝壳
后闭壳肌
前闭壳肌
珍珠层
(保护)
在两片贝壳的内面贴着一层柔软的

外套膜
外套膜
当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时,就会分泌珍珠质,将异物包裹起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

珍珠
(保护)

河蚌有
片鳃,鳃是
器官。
4
呼吸
触唇
口的两侧各有一对三角形触唇,上面密生纤毛。

水流经过口时,可以滤食水中的食物
河蚌有
个斧足,斧足是
器官
斧足
河蚌运动时从贝壳内伸出
,挖掘泥沙,钻入泥沙中。如果震动玻璃缸,河蚌的反应是

斧足
立刻缩回斧足,紧紧关闭两片贝壳
1
运动
触唇
前端
斧足
外套膜
后端

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用鳃呼吸。
斧足插入泥沙中运动。
口能滤食水中食物。
河蚌有哪些适应水底生活的结构特点呢?
这些动物软体动物,你认识吗?
蜗牛
贻贝
乌贼
牡蛎
鲍鱼
扇贝
田螺
蛞蝓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都有柔软的身体;
大多用鳃呼吸。
大多有贝壳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

药用

制作工艺品

破坏木船和码头建筑
船蛆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
石决明(清热明目)
鲍的壳
乌贼的内壳
海螵蛸(收敛止血

船蛆
寄生在岩石上的贻贝
我国近海大陆渔场面积几乎占世界已开发的1/4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等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渔场
我国常见的海洋经济鱼类
鲳鱼和梭鱼是世界性海洋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
带鱼,比目鱼,鲻鱼,鳓鱼等常见海洋经济鱼类
黄姑鱼
鲳鱼
比目鱼
带鱼
鲻鱼
大黄鱼
“四大家鱼”的混合养殖

生态养鱼的杰作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是我国四大淡水鱼类,习惯称作“四大家鱼”。
鲢鱼
鳙鱼
青鱼
草鱼
水域上层
水域中上层
水域底层
水域中下层
绿藻等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
水草
螺蛳等软体动物
讨论:为什么混合养殖被称为生态养鱼的杰作
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世界渔业资源现状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眼下最令世人嘴馋的三大海鱼:鳕鱼、金枪鱼和剑鱼现存量急剧减少!
金枪鱼
鳕鱼
剑鱼
据报道,我国黄鱼、鲳鱼、马鲛、鳓鱼等十多种价值较高的鱼类,已在近海寥寥无几,有的已经绝迹。
鱼翅
近十几年,全球鲨鱼减少了90%,每年多达1亿条鲨鱼被杀害,其中73%是因为鱼翅。
——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
天价刀鱼
在江阴的一家酒店,三条江刀凑足一市斤,清蒸入盘,价格一万元,这是今年的最新天价!
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的产量已不足百吨!
Help!Help!
保护水生资源,从你我做起!
讨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生动物资源
不随意捕捉水生动物;不向河道,海洋随意倾倒垃圾等(共33张PPT)
在地球上,水域大约占地球表面的71℅,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海洋里有凶猛的鲨鱼,有体躯庞大的鲸,也有丰富的藻类;湖泊、池塘里有身体柔软的河蚌,也有善于跳跃的青蛙等。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会认识水中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金鱼
小丑鱼
蝴蝶鱼
鱼类
红鲫鱼

瑚虫




水母
腔肠动物
水螅
扁形动物
涡虫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大鲵
又名:娃娃鱼
蝾螈
又名:火蜥蜴
青蛙
哺乳动物
水中动物的种类


腔肠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梭子蟹
三角帆蚌
青蛙
珊瑚虫
座头鲸
鲨鱼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呢?让我们以鲫鱼为代表,来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鲫鱼
体形
体色
体表
感觉
呼吸
运动
合作探究一:鲫鱼的外部形态及体表
过程和方法

一、观察外形及身体分部
二、观察并触摸鱼的体表
背深腹浅,是保护色
体形
体色
体表
黏滑,表面覆盖鳞片分泌黏液,减少水的阻力
梭形(纺锤形)减少水的阻力
合作探究一:鲫鱼的外部形态
身体分部
头、躯干、尾
体侧有什么结构?
侧线
小资料:侧线
侧线是鱼类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从鱼体的外面可以看到.在鱼体两侧由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就是侧线。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所以许多鱼可以在黑暗的水域中自由游动,甚至眼睛机能已退化至看不见的鱼,都得以用侧线系统探测水中的障碍物.
思考:侧线有什么作用?
总结: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功能,是鱼的感觉器官。
鲫鱼的身体分部
合作探究:鲫鱼的运动器官
腹鳍
尾鳍
臀鳍
背鳍
胸鳍
探究鲫鱼的运动器官
过程和方法

活动目标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制定计划
四、实施实验
五、得出结论
取两条鲫鱼,一条不作任何处理,另一条用木条和纱布分别固定鱼鳍,固定后静置1-2分钟观察,记录鱼的运动情况。
鲫鱼依靠什么器官运动?
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
对维持平衡起关键作用
通过摆动协助尾部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方向
平衡,转换方向
平衡,转换方向
协调其他鳍,保持平衡
前进的动力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胸鳍
腹鳍
背鳍
臀鳍
尾鳍
讨论:
鱼是如何呼吸的?
观察与思考:
1、鳃丝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与鱼的哪一种生理活动有关?
2、口与鳃盖为什么不同时张开或者闭合?
合作探究:鲫鱼的呼吸器官
鱼的呼吸是在口和鳃盖交替的开合完成的。
鳃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鳃耙
鳃丝
鳃弓


鳃内毛细血管
全身组织细胞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鳃中的气体交换
讨论:
鱼为何能在不同水层停留?
鱼鳔
鲫鱼体腔内有个白色的鳔,鳔内充气体,能够调节鱼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使鱼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梭形(纺锤形),减少水的阻力
覆盖鳞片,分泌黏液,减少水的阻力


侧线,感知水流变化,测定方向
体色
体形
体表
呼吸器官
运动器官
感觉器官
海底丰富的鱼类
鱼类的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鳍运动,用鳃呼吸。大多数鱼类的体形为纺锤形,身体表面有一层鳞片,能分泌粘液,保持身体的滑润,有利于在水中游泳。
鳍运动
鳃呼吸
他们是鱼吗?
娃娃鱼
蓝鲸
海马
鲍鱼
鱿鱼
黄鳝
1.控制鲫鱼身体前进方向的器官是(

A.腹鳍 B.背鳍
C.胸鳍
D.尾鳍

2.夏天的早晨,在乡村,常常可看见养鱼人用水泵抽水,将水喷入鱼塘
,其目的是(  )
  A.搅动水体,使饵料分散
  B.促使鱼多运动,不生病
  C.振动水面和空气,增加水体含氧量
  D.驱赶鱼群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

3.在鱼的一侧投入一块小石子,鱼能立即向另一方向逃走,鱼灵敏的感觉来自(  )
A.侧线
 
B.眼
 
C.鼻
 
D.鳍

一、选一选
课后小练
1、鱼的体色
,是一种

2、鱼的身体呈
,表面覆盖有鳞片,鳞片表面有
,游泳时可以
减少

3、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

4、用
呼吸。
5、鲫鱼的
能感知水流变化。
背深腹浅
保护色
梭形
黏液
水的阻力
鱼鳍

侧线
二、填一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