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1 07:47:36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B)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曾国贵族曾公求墓葬出土编钟有铭文“(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诰,左右
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及“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
至于繁阳”等。据此可知
A.分封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
B.西周完成了政治中心南移
C.南方曾国认同周王的权威
D.西周实现了对边疆的控制
2.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
下图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这表明战国时期
燕国“平阴都司徒”印
齐国“东武城攻师鉥(玺)
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C.集权体制初现雏形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
3.在秦末的反秦浪潮中,不仅有下层民众揭竿而起,还有许多原六国的贵族、官吏、豪强投
身其中,在六国故土上,又出现了人们熟悉的楚、赵、齐等国名称。这反映出
A.人们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秦朝统一时机尚不成熟
C.统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D.郡县制不利于巩固统一
4.汉初,东方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差异和冲突明显。
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导致了国家分裂
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5.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
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
访使制度
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
D.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
高二历史试题(B)第1页(共8页)
6.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
感慨,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这反映了唐代科举
A.忽视对文化的考察
B.仍需进一步完善
C.以家世为选拔标准
D.推动了文化繁荣
7.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具备亲政能
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
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8.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
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军事权由丞相、平章等提调,财赋由朝廷指定官员掌管,其
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材料主要表明
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
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9.下表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
(人)
占比
186322.982609
15.53
2.49
(%)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10.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定国号为“大元”;以正统皇帝自居的朱元璋称各民族
“华夷一家”;雍正帝称清朝建立是“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B.传统华夷观已经被摒弃
C.民族平等思想发展
D.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
11.公元前427年,林地尼使节高尔吉亚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试图说服雅典支持林
地尼对叙拉古的战争。他还曾在奥林匹亚运动会上发表演说,要求希腊各城邦的统一。
这些现象说明
A.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生活
B.演说是政治动员重要手段
C.体育赛会分担公民大会职能
D.参加运动会是贵族的特权
高二历史试题(B)第2页(共8页)高二历史试题(B)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
CCCDC
6-10
BDADA
11-15
BBBAD
非选择题
16.(10分)
评分细则:观点2分,说明8分,其中结合记载4分,结合考古挖掘4分。
看法一:刘胜的金缕玉衣不能作为诸侯王挑战皇权的证据。(2分)
说明:刘胜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史记》等记载西汉历史的文献史料无玉衣分级的
记载。据材料二记载,西汉皇帝与诸侯的玉衣没有分级,而记载东汉历史的《后汉书》中
有玉衣分级制度的明确记载,说明玉衣分级制度在东汉时才出现。(4分)
根据考古发现,在汉武帝前后,诸侯王墓葬均有金缕玉衣出土,由此可以推断,金缕
玉衣与诸侯权力大小没有直接关系。(4分)
看法二:刘胜的金缕玉衣可以作为诸侯王挑战皇权的证据。(4分)
说明:《史记》等西汉史书没有玉衣分级制度的记载,但不能说明其他的史书里没有
相关记载。(4分)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之后,诸侯王的实力逐渐下降,与考古资料所显现的汉武帝后,诸
侯王使用金缕玉衣的数量不断下降相吻合.(4分)
17.(11分)
(1)数量较少;设立时间较集中(多设于唐玄宗时期);藩镇兵力雄厚;设置在边疆;
防范少数民族。(4分,任答4点
(2)变化:遍布全国;数量多;类型多样;官员任免以朝廷任命为主;功能不一。(3
分,任答三点)
影响:各类藩镇相互制衡维系唐王朝统治;利于中央平定地方叛乱;利于抵御外族
进攻:利于维护内地社会稳定:部分藩镇缴纳赋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4分,任答4
18.(10分)
(1)特点:数量增多;职权被分散。(2分)
影响:加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避免决策失误;降低行政效率;致使官僚机构臃肿
导致国家财政支出上升。(4分,任答四点)
高二历史答案(B)第1页(共2页)
(2)变化:宰相职权增大(兼任枢密使):普遍任期较短;以文制武。(2分,任答两
原因:宋与辽、夏政权关系紧张,军政事务繁重,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因相权过
大,威胁皇权,宰相兼枢密使撤换频繁:宋文人治国的传统影响。(2分,任答两点)
19.(12分)
(1)驳斥了日本自卫的谎言:粉碎了日本将吞并满洲合法化的企图;维护了中国东北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求中日两国同时撤军混淆了侵略与反侵略关系;提出中国东北
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损害了中国的主权。(4分,任答四点)
(2)态度:有条件地接受。(2分)
原因:报告有维护中国主权的因素;对中日两国实力的考量;对国联抱有幻想;攘
外必先安内政策。(6分,任答三点)
0.(12分)
评分细则:每阶段4分,其中,阶段划分1分,特征1分,原因2分
第一阶段:从公元前510年到公元前27年
阶段特征:由习惯法到公民法:使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公民法在不断完善
原因:共和国的建立;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第二阶段: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476年
阶段特征: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简洁灵活
原因:罗马版图的拓展;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的增多;原有的公民法的弊端暴
露: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提供司法实践
第三阶段:公元476年到公元529年
阶段特征:从零散法令到法令体系:系统化法典化
原因:西罗马帝国的覆灭;原有的法律规模庞大,内容驳杂,使用不便;维护东罗
马帝国统治的需要;法学家的努力;查士丁尼个人的贡献
高二历史答案(B)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