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高考专家猜题卷(一)
文综历史试题
24.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
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
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25.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
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
D.实现了思想统一
26.下面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收入计量单位:万贯)表。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宋代
时间
总收入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3559
2321
65
1238
35
宋熙宁十年(1077)
7070
2162
30
4911
70
宋天禧五年(1201)
5723
2762
48
2936
52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7.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
A.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
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
D.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
28.1840年11月,美国《浸礼会传教杂志》在谈到英国商人走私鸦片时指出,“在孔子门徒的眼里,这种行为如何能提升基督教和欧洲政策的地位!”这种观点
A.完全肯定了孔子的外交理念
B.抨击了英商走私鸦片的行径
C.不利于正常中美贸易的发展
D.否定了美商走私鸦片的史实
29.近代中国城市中普遍盛行“文明结婚”,其吸收并采纳了西方婚礼中的许多仪式或内容,如新娘穿婚纱、新郎新娘互戴婚戒等。但中国传统婚礼中许多合理的或国情化的东西也被保留了下来。如婚礼地点不在教堂而在礼堂、婚礼主持人不用牧师而用师长、拜上帝而拜父母等。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城市市民群体的日益壮大
B.社会生活习俗变迁阻力重重
C.中西方文明的对抗和融合
D.民俗的融合性与传承性特征
30.下面是近代美术家张乐平在《抗战漫画》上发表的《三毛的大刀》该漫画
A.继承了现代主义画作的基本风格
B.表现了张乐平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
C.描绘了农民积极参与抗战的场景
D.旨在倡导民族团结共同抗日的思想
31.下面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8年到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情况柱状图。图示材料表明我国
A.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最突出
B.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趋于增强
C.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D.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转向中等收入的国家
32.公元前501年,雅典人为刺杀僭主的两个贵族阿里斯托格同和哈莫迪俄斯塑造雕像,树立在市政广场上。文献记载说,这是最早为凡人树立的雕像,之前的雕像都是为神和传说中的英雄塑造的。这充分说明古代雅典
A.伯利克里改革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的正式形成
C.把僭主制看作实施民主政治的敌人
D.贵族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
33.17、18世纪以来,一些思想家表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这些思想家
A.以唯心主义的立场否定平等权利
B.意在完全摆脱君主和天主教会的统治
C.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公共意志
D.认可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34.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影响2020年春季美国总统选举的一大议题。沃伦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抨击政府的抗疫行动不力,而身为总统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则抨击沃伦行为是“政治闹剧”。材料中两大政党互相攻击
A.源于其政治利益的争夺
B.损害了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
C.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
D.导致美国政府管理效能低下
35.以下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丹尼·罗德里克提出的全球化发展的“三元悖论”(世界经济的三难选择,即超全球化、民主政治和国家主权,三者无法同时存在。)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A.表明维护主权就必须抵制全球化
B.说明全球化下出现多重利益的冲突
C.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
D.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日本和新罗作为两个重要邻国,向唐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日本留学生大多随遣唐使来华。入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有药师、画师、乐师、匠、水手以及僧人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唐代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东北有多条线路可到达日本。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小、人数与船只少、筹划简陋逐渐转变为规模大、人数多、筹划精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教育机构,下设六学馆:国学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算学馆、书学馆。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律学馆主要学习各朝代的律令格式。知名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求学数十载,通晓中国文化,官至左拾遗。吉备真备涉猎广泛,天文历法、军事、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大化改新(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时,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
——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起步较晚,然而人数却最多。著名学者张海鹏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从1896至1937年,大约有十万之谱。”据调查,1900年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校分别是宏文学院(专为中国学生补习日语的中等学校)640人振武学校(中等军事学堂)305人;法政大学速成科295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却在异国他乡饱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冒险家和新文化的闯将。”1927~1937年间,留日学生面对日本的对华侵略,把耳闻目睹和研究所得通过书籍、报刊、信件等媒介传入国内的同时,纷纷归国,请愿游行,或组织团体,创办刊物进行宣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日学生身处敌邦,悲愤返归,到10月下旬,6000余人几乎全部回国,他们大多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但民国时期对日政策的决策者和主持者几乎全是留日归国学生,特别是南京政府对日外交从决策到实权,主要掌握在留日归国学生之手,这决定了国民党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摘编自孔繁岭、申在文《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并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诞生,一个统一的大欧洲呼之欲出。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数据显示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经济总量由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年的近10万亿美元。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欧盟可以称得上是个经济“巨人”,然而在政治上,一些幽灵也正在欧洲大陆上空游荡,各种法西斯组织异常猖獗,针对外国移民的暴力活动时有发生。广告漫画《1993EUROPE
WITHOUT
BORDERS》反应了这一情况:广告牌上的1993EUROPE
WITHOUT
BORDERS(欧洲有国界)被新纳粹分子改成“1993Europe
without
boarders”(1993年欧洲没有外来移民);砖墙上的字迹为“不要犹太人”“不要穆斯林人”“不要北非人”“不要土耳其人”。
——编自《环球时报》
根据材料,试就其所反映出来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或数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化和现代化,指的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如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同时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否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政府改革,尤其是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诉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有尊重法治原则加快司法体制改革,才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面对改革与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广泛凝聚多元利益格局下的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改革中,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看准突破口、抓住重点,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孙杰《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策略。(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针对《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1921年3月12日,德国外长西蒙斯在国会发表演讲:“我们已经在和约上签署了一项表明德国唯一承担战争罪的声明,但并不意味着关于德国是唯一的战争罪犯的指责是真实的。世界必须逐渐了解关于德国是唯一罪犯的说法是错误的,竭尽全力来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在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和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1926年德国在不承认战争罪责的条件下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从而洗脱了战争罪责的。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德宗年谱(部分)
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其后,后蠲免以两税为主。
贞元元年(785年)七月,“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关中蝗食草木都尽。”(德宗)减膳。”
贞元十三年(797年),河南府旱,“借含嘉仓粟五万石,赈贷百姓”
贞元十四年(798年)六月,“春夏旱,谷贵,人多流亡”,于是“出太仓粟赈贷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以久旱岁饥,出太仓粟十八万石于诸县贱粜。”
贞元十八年(802年)七月,“蔡、申、光三州春水夏旱,赐帛五万段,米十万石,盐三千石。”
——摘编自甄尽忠《论唐代的旱灾与政府赈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德宗的赈济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德宗的赈济举措。(9分)
2020届全国高考专家猜题卷(一)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C
D
B
D
B
C
C
D
A
B
24.【考点定位】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及其影响
【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可知,该学者认为随着诸侯势力增强,就会导致周王室权力逐渐衰微,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参考答案】C
25.【考点定位】秦汉时期的政治·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可知其独坐的地位是皇帝赐予,因此是皇权发展的表现,故选A项加强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问题而言,材料没有涉及地方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其官僚体制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政治方面,不是思想1上的统一,排除D项。
【参考答案】A
26.【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宋朝经济。
【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材料不同年份的宋朝国民总收入中,工商业占的比重分别达到35%、70%、52%,体现了在国家整体财政收入中工商业已经占据重要地位故选C项。材料并未比较唐代的情况,故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宋代的政治局势,不但农民起义较多,而且边境的战争也是连绵不断,故排除D项。
【参考答案】C
27.【考点定位】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王阳明看来天理面前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体认的能力和权力,不能盲从权威,这其实隐含着这样一种思想: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这对于已被程朱理学困缚多年的思想界来说意义重大,故D项正确。宋明理学是对先秦以来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明清时期的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才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体现,故排除C项。
【参考答案】D
28.【考点定位】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材料中的观点表明英国走私鸦片的行径既违背了孔子对于国家交往之道的要求,也玷污了基督教和欧洲国家的名声,意在抨击英国商人走私鸦片的行径,故选B项。材料并未完全肯定孔子,也不涉及外交事宜,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中美两国的正常贸易,也不涉及美国对华走私鸦片之事,排除C、D项。
【参考答案】B
29.【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及社会习俗的变迁。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题干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城市婚俗弃传统婚俗而盛行西式婚俗,但西式“文明结婚”也发生了变异,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传统婚俗中的合理成份被保留下来了,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新式婚俗,故D项正确。题干只是反映城市市民的婚俗变迁,排除A项;题干材料也不能反映出社会习俗变迁遭到阻力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了中西方文明的融合但没有反映出对抗信息,排除C项。
【参考答案】D
30.【考点定位】近代反侵略求、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抗战漫画》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救亡漫画宣传的一部分。漫画《三毛的大刀》描绘的是:三毛参军,却因个子太小被拒绝,他挥起大刀砍倒两棵大树,喊出:“我不信东洋鬼子的颈子比树干还硬。”这幅画表现了三毛决心参军要去前线杀敌的英勇气概,鼓舞人们应像三毛一样拿起大刀向日寇头上砍去。作品洋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和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参考答案】B
31.【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的成就。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题目材料体现了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国家财政主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减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类冲击。因此,它使得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故选C项。材料没有说明我国经济总量,不能说明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无法说明国家已经变成中等收入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排除B、D两项。
【参考答案】C
32.【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考核目标】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公元前501年是公元前6世纪末,题目塑造雕像的行为和文献的记载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体下人们把阿里斯托格同和哈莫迪俄斯当作英雄,也就是说支持民主政治反对僭主制,故选C项。伯利克里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贵族内部的矛盾,不能体现贵族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的信息,故排除D项。
【参考答案】C
33.【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题目用意在于阐释人类的平等与自由是天生的,是自然赋予的权利,故选D项。这些思想家并不完全否定君主制,也不一定是唯心主义者,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了天赋人权的主张,并未体现个人的自由应该服从公共意志,排除C项。
【参考答案】D
34.【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民主政治。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尽管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但交替执政、相互攻击,更多是为了党派利益,为了能让自身所属的政党在执政道路上走得更远,故选A项。美国两党的相互攻击,底线是不能越过政治红线一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B项错误;两党之争并非政治危机,C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两党互相攻击与政府管理效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D项错误。
【参考答案】A
35.【考点定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想深化全球化,就要放弃一部分主权或一部分民主;选择高度全球化和国家主权,就要财政从紧、小政府、低税收、放松监管和对外开放;如果选择高度全球化和民主抉择则需要放弃一些国家主权,融入更高程度的全球治理体系。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下出现了多重利益冲突,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故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参考答案】B
41.【考点定位】中国唐代的留学教育;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第(1)问抓住“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状况”,主要从人数、身份、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的成果几方面分析概括即可,原因则从唐朝的国力国家政策、交通及当时日本相对落后的现实等几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特点”主要结合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而从规模、目的、学习的特点及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作答。至于影响则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状况:人数多,留学生身份多样;留学生主要在国子监学习;学习内容以治国安邦的儒学经典为主;留学教育成果显著。(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国先进文明的强大吸引力;唐朝开放的国策;强大国力的支持;水陆两途交通的空前发展;唐朝实施开明的留学生政策和对留学生的礼遇为留学教育开展给予了政策上的保证;当时的日本国内矛盾尖锐,政治不稳定,经济落后。(8分)
(2)特点:起步较晚,人数却最多;多以革命救国为任,主要目的是猎取功名和革命排满;重视社会科学,尤以法、政、军最为时髦;学习时间短,带有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多带有双重日本观,对日本爱恨交织,但多数反日;通过各种方式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阴谋和罪行,唤醒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民国时期许多留日学生归国后在政府的军政部门担任要职。(6,任答三点即可)影响: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留日学生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和新文化的闯将,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反日者为捍卫民族国家利益而不懈斗争,归国后多数投入到了抗日的洪流中;揭露了日本侵略罪行,提高了国民的爱国意识,对政府改变对日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亲日者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往往会有些妥协之举,甚而陷入汉奸的深渊;导致中国政府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处理对日关系中呈现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7分,任答四点即可)
42.【考点定位】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材料的一层意思,那就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推进以来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另外一层意思则是在欧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的同时,极端民粹主义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从中让学生判断拟定论题,并结合欧洲一体化取得成就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予以表述成文并做出归纳性的总结。
【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民族主义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是阻碍欧洲走向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
阐述:二战后,德国法西斯这颗毒瘤虽然被连根拔起,但其余毒并未彻底消除。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欧共体为核心的欧洲一体进程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快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欧盟诞生,这是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各国政治家、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对其发展的阻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年来,困扰欧洲发展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如经济发展迟缓、失业率居高不下、西亚、北非难民的涌入,英国脱欧等;国际上,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对欧盟发展的戒心,使得一些民族主义者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者卷土重来。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攻击欧洲国家的现行政府及其治理政策,反对接收外国移民,主张本国脱欧重回小国寡民时代,严重迟滞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如何处理好欧洲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关系,特别是应对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挑战,加快欧洲一体的进程,是摆在欧盟各国面前一个令人头痛但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10分)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信息提取于材料、与说明对象具有关联性、信息准确,2分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两项,1分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一项,0分信息说明表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7分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两项,4分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一项,2分逻辑关系提取的信息与说明的逻辑关系一致,3分提取的信息与说明的逻辑关系比较一致,2分提取的信息与说明的逻辑关系不一致,0分
45.【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第(1)问抓住改革的背景,结合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党和政府的重视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围绕“主要内容及主要策略”并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1)背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推动及需要;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党和政府的重视。(6分)
(2)内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5分)策略: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4分)
46.【考点定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第(1)问要求回答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可以依据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的现实及材料中的“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美国的帮助”及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激荡等信息,进行概括作答。第(2)问要求回答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可以从战争本身的非正义性及德国推卸战争罪责作为战后德国的错误反思推动德国重新走向世界战争之路等方面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1)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激荡;英美推行均势政策,不愿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在美国资本扶植下,德国经济快速复兴。(8分)
(2)认识:一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交战双方都负有战争罪责;《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是不公正的,但作为一战挑起者的德国承担最主要的战争罪责是不容置疑的;推卸战争罪责作为战后德国的错误反思,推动了德国重新走向世界战争之路。(7分)
47.【考点定位】唐德宗。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第(1)问要求学生概括唐德宗的赈济举措,可依据材料中的“减免赋税”“官府开仓放粮,提供紧急物资救助”“节约开支”等信息概括作答。第(2)评价唐德宗的赈济举措,可根据材料中具体的赈济举措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1)措施:减免赋税;由官府开仓放粮,提供紧急的物资救助;国家有条件地赈贷灾民,或贱粜粮食;节约开支。(6分)
(2)评价:唐德宗的赈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民的负担使灾民得到了及时救济,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也推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但它完全是被动式赈济,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唐朝政权的稳定和发展。(9分)
超全球化
国家主权
民主政治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