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课
一、选择题
1.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1950——1952年行的土地收运动据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观察下表,导致浙江省各阶层占有土地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
B.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D.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6.“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所述的史实(任务)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8年
7.下面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时代要求
C.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8.下表为常熟县团结、胜利、高峰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9.如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B.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10.1952年夏,农民老林分到了三亩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和一架耕犁,令他受益的中央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案》
11.“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精神上对土地的依赖。关于建国初,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12.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土地占有者缺乏和产积极性
D.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13.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4.“斗地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大众化的QQ网络游戏,其实“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早已被消灭,“地主阶级”被消灭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C.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
15.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6.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指导解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问题的法律文件是
A.《农业合作化报告》
B.《朝鲜停战协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三、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2)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
(3)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C
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所以答案选C。
2.C
据所学可知,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说法错误,建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排除含有③ABC三项;故选D。
4.A
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49年至1953年浙江省地主、富农占有土地比重大大减少,而贫农占有土地比重明显上升,据此可知与土地改革有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广大贫农获得土地,翻身解放,A正确;“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A排除;三大改造是1953年至1956年,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C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始于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D排除。故选A。
5.D
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后初期,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故D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实行,A项不符合题意;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实行在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不符合题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故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D。
6.C
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A
依据“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出现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950—1952年我国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翻身解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A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间,B排除;农业合作社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C排除;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是在1953年,D排除。故选A。
8.C
根据表格信息“1953年、地主和富农户数变为0”结合所学知识,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政策,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C正确;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排除A;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排除B;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意义来解答此题。
9.D
依据题干“土地改革法”可知与1950~1952年土地改革有关,而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D符合题意;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农民得到土地,真正获得了解放,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我国的农村生产力,并为开展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故B符合题意;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故A不符合题意;1949年9月政协会议上颁布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2018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届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标志着我国已经使用了近30年的《土地管理法》终于进行了一次大修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A
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后,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土地改革之前,农民向地主交租子,还是封建土地所有制,C项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B
依据所学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改革,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由此可知,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故B符合题意;《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通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紧扣题干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进行分析,“土地房产所有证”说明农民获得了土地,时间是1951年,应该和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有关,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完成后,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故C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故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已经消灭了地主阶级,故排除D项。故选C。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点。分析选项:“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这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情景。’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说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16.C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C符合题意;1953年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A排除;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B排除;1949年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
17.(1)封建土地制度。
(2)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3)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是被剥削阶级,生活困苦。
(2)根据材料二“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放全国人民,取消地主的封建剥削制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3)联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