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1 08: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下列是我国交通业发展的时间轴,其中②处对应的时代背景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中共八大
D.改革开放
2.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众新生
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4.在1954年召开的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延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首届政协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5.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加紧进行。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1平均每年增长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是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指出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民族自治国家
10.1953年初,国家组织人口普查和选民登记。全国登记选民为3.2亿,占18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
%。按选举法规定,基层政权的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下图是当时基层选举的宣传画。其目的是为了配合下列哪一会议的召开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1.结合下图信息判断,图中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土地改革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三大改造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12.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3年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1955年
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13.由下面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当时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八大
二、材料分析题
15.饱经风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3-
1957年
,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1957年底
,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下达了怎样的任务?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写出这一时期建成的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
-座大桥?
这-时期形成了我国哪一重要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参考答案
1.A
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到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A正确;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良好开端,排除C;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排除D,故选A。
2.C
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中,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新藏、青藏、川藏三条公路通车,“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就赞扬了这种情况,故C符合题意;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这是在赞扬抗美援朝,故A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这是在赞扬改革开放,故B不符合题意;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众新生,这是在赞扬新中国的成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以及“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都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是一五计划的意义,属于历史解释,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A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宠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一部中国有史以来真正有益于人民的宪法。根据“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A符合题意;首届政协会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时间不符,排除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排除CD。故选A。
5.B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C项是孙中山所颁布,排除;D项颁布于1979年,排除。故选B。
6.C
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据“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项符合题意;A项完成于1952年底,排除;B项结束于1953年,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大跃进”运动开展于1958年,排除。故选C。
7.A
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东北地区,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C
依据题干材料,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取得工业建设成就,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等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正确;ABD排除,故选C。
9.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有关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故B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故排除A项。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故排除C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故排除D项。故选B。
11.B
依据题干图片中文字信息“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可知这都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把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一五计划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B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间,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得到解放,A排除;三大改造是指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排除;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间,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损失的内乱,D排除。故选B。
12.B
根据材料中企业的类型可知,煤矿、汽车制造、发电厂、飞机制造都属于重工业领域,且“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因此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故B选项正确;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说工业门类齐全不符合史实,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在东北,因此地区分布均衡说法错误,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架歼击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可知,一五计划只是创造了中国许多历史的第一,但是无法得出这些工业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3.B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订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从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14.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相关史实。题干中提示词:60年前。此题是2014年山东烟台的考题,60年前就是1954年。这样此题就转化比较简单的问题:1954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哪次会议?结合课本所学,学生知道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15.(1)我国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依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可知,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2)根据材料二“1953-
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知,表格内容反映我国重工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下达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的命令。
(3)根据材料三“1957年底
,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的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