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提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
1、选择题
1.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2.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把水加入生石灰中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3.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
)
A.
0.3B.
0.4C.
0.5D.
0.6
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盐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铁锈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6.
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固体是甲
B.将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②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D.②中溶液降温至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
7.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20
℃
40
℃
水
109
g
129
g
酒精
17.3
g
40
g
8.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
℃时,取100
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
℃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
130
gB.
140
gC.
160
gD.
180
g
9.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
g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
g
溶液
D.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11.(潍坊中考)潍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氯化钠占整个海洋盐类的80%以上。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钾
B.取出部分上层溶液,可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
C.可用水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将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所用的仪器只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12.下列实验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
A.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3.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2H2↑+O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14.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Z9-2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
图Z9-2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5.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
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
B.
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
C.
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
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6.下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
g·cm-3)。
(1)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 g,以下实验中:?
10
mL水xyz
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
(2)若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3)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 、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17.下图是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写出三处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1
g以下使用游码,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
(3)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方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
(4)丙同学配制的上述溶液,经测定其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下列可能原因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在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5)通过以上过程可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18.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__(填字母);
A.元素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实验室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净,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三、综合题
19.某蔬菜工厂欲配制无土栽培植物营养液,所用原料如下:(NH4)3PO4、KCl、NH4NO3、(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
149、74.5、80)。如图是1
000
g植物营养液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配制1
000
g该植物营养液需要的(NH4)3PO4和NH4NO3的质量的计算式。
(NH4)3PO4________。
NH4NO3________。
(2)技术人员为了测定某次所配制的营养液是否符合标准,取400
g所配营养液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2%的氯化钡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0.180
g白色固体,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植物营养液中磷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2(NH4)3PO4+3BaCl2==Ba3(PO4)2↓+6NH4Cl;Ba3(PO4)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1]。
19.波尔多液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农药,由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某工厂用以下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来生产硫酸铜,若要制得80
kg硫酸铜。试计算:
(1)硫酸铜中 (填符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若恰好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400
kg,则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过程中,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A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2.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 B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把水加入生石灰中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3.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 D )
A.
0.3B.
0.4C.
0.5D.
0.6
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盐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铁锈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6.
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①中的固体是甲
B.将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②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D.②中溶液降温至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
7.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20
℃
40
℃
水
109
g
129
g
酒精
17.3
g
40
g
8.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
℃时,取100
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
℃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B )
A.
130
gB.
140
gC.
160
gD.
180
g
9.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
g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
g
溶液
D.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11.(潍坊中考)潍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氯化钠占整个海洋盐类的80%以上。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钾
B.取出部分上层溶液,可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
C.可用水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将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所用的仪器只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12.下列实验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D
)
A.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3.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2H2↑+O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溶液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14.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Z9-2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C )
图Z9-2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5.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C )
A.
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
B.
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
C.
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
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6.下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
g·cm-3)。
(1)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 g,以下实验中:?
10
mL水xyz
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
(2)若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3)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 、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1)31.6 y
(2)蒸发溶剂至刚好析出晶体 加NaCl固体至不再溶解
(3)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17.下图是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写出三处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1
g以下使用游码,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
(3)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方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
(4)丙同学配制的上述溶液,经测定其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下列可能原因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在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5)通过以上过程可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答案】(1)①B中右盘放砝码,左盘放氯化钠 ②D中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F中应用玻璃棒搅拌
(2)2.5 3%
(3)47.5 50 小于
(4)AD
(5)计算 称量 溶解
18.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__(填字母);
A.元素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实验室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净,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答案】(1)A (2)蒸馏 乳化
【解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这里是指宏观物质,因此这里的氮和磷指元素。
(2)实验室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蒸馏;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将油滴变为更小的油滴,更容易洗净。
三、综合题
19.某蔬菜工厂欲配制无土栽培植物营养液,所用原料如下:(NH4)3PO4、KCl、NH4NO3、(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
149、74.5、80)。如图是1
000
g植物营养液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配制1
000
g该植物营养液需要的(NH4)3PO4和NH4NO3的质量的计算式。
(NH4)3PO4________。
NH4NO3________。
(2)技术人员为了测定某次所配制的营养液是否符合标准,取400
g所配营养液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2%的氯化钡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0.180
g白色固体,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植物营养液中磷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2(NH4)3PO4+3BaCl2==Ba3(PO4)2↓+6NH4Cl;Ba3(PO4)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1]。
【答案】
(2)符合标准
【解析】由于在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则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该物质中的质量分数,则根据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为。
(1)从图中不难看出,1
000
g营养液中氮元素是0.240
g,磷元素是0.046
g,而(NH4)3PO4和NH4NO3都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只有(NH4)3PO4含有,因此首先根据磷元素的质量求出磷酸铵的质量。
(NH4)3PO4的质量为
(2)根据题意不难得出,生成的磷酸钡沉淀的质量为0.180
g,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不难看出,生成的磷酸钡中磷元素的质量应等于400
g营养液中磷酸铵所含的磷元素的质量,即可确定该营养液中磷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19.波尔多液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农药,由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某工厂用以下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来生产硫酸铜,若要制得80
kg硫酸铜。试计算:
(1)硫酸铜中 (填符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若恰好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400
kg,则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过程中,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S
解:(2)设硫酸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z
2Cu+O2+2H2SO42CuSO4+2H2O
128
32
196
320
y
z
x
80
kg
=
x=49
kg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2.25%
(3)=
y=32
kg
=
z=8
k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32
kg+8
kg+400
kg=440
kg
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8.2%
答:(2)若恰好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400
kg,则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25%;
(3)上述过程中,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