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3.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4.李鸿章说:“机器制造局之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 )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
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
5.美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陕甘总督认为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林则徐
D.曾国藩
6.如图为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战役后画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的是( )
INCLUDEPICTURE"CSJ2-1.tif"
A.黄海海战
B.威海卫之战
C.辽东之战
D.丰岛海战
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大清朝败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在中国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撼……大清国却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而且背上了2亿两白银的沉重包袱;列强则更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材料主要论述了( )
A.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B.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
C.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D.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9.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
10.如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
A.放弃天朝观念
B.学习西方技术
C.拥护民主共和
D.反抗列强侵略
12.戊戌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以上材料说明(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中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戊戌变法改革政府机构
D.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3.《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4.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以下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三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近代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
C.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D.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16题16分,17题18分,18题21分,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商议。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图片相关的三次战争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两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何不同。(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代中国饱受屈辱的原因。(4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高效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小英绘制了一张历史图表。
INCLUDEPICTURE"JC-9.tif"
(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9分)
(2)材料二第三个方框中的条约里最能体现“完全”二字的内容是什么?(2分)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含义。(3分)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许多“邓世昌”式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个。(4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中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4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2)材料二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什么?(3分)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中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期间开办的“新式学堂”是指?(4分)
材料四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相比,
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4分)
答案
一、1.A 点拨: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工业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符合“西方新型工业”梦想。顽固派维护封建制度,排斥西方;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排除B、C、D。
2.D 点拨:据“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反映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军事工业的内容,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军事工业。
3.D 点拨: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洋务运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因而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4.A 点拨:据“机器制造局之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
印刷、
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可知,李鸿章主张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A符合题意。
5.B 6.A
7.C 点拨:材料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开设工厂,省了运费和关税,得到很大便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C符合题意。
8.C 9.A 10.B
11.A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和地理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强国,统治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材料中的“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就是劝国人放弃天朝观念,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境况。
12.A 13.C 14.D
15.A 点拨:这三个条约,分别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一步步加深了。所以,这三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二、16.(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17.(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关天培。
18.(1)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作为军事工业的补充,为军事工业服务。
(2)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或只学先进技术,不学政治制度。
(3)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京师大学堂。
(4)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军事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